于飛
摘要:雨果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很喜歡。2016年4月我有幸參加了兵團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更覺的這句話有道理。學習五天時間,收獲頗豐,這次的學習深深感觸我是在班級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能折射出深奧的教育思想,班主任工作要認真執著,對每件事情都要認真進行反思、總結,才能不斷進步:班主任工作中沒有小事,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認真對待,最重要的是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班主任。
關鍵詞:積極;快樂;智慧;心態
專家講座中這樣說過:一個智慧的班主任首先是一個快樂的人,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文題,多了解學生,愛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希望當中。應該要有自己的魅力:應該善用激勵的方式: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生氛圍等等。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優秀班主任們對學生的愛遠遠勝于我們,聽了報告后,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后在工作中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教育學生講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談談做一個快樂班主任的做法。
一、要有良好的心態
“快樂承受和痛苦承受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反映出兩種人對于班主任工作的截然相反的態度。快樂的承受是種積極的心態,健康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做事可能很累,甚至比痛苦忍受的工作更累,但內心是快樂的,生活是充實的,他們感覺不到累,感覺到的只有快樂、幸福、感動。而如果是痛苦的忍受的話,就會覺的自己是天底下是最不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種消極的心態,內心是灰暗的,這種心態從事班主任工作必定是失敗,自己找不到成就感,學生覺得你很可怕,其實無論哪種心態的人從事了都要做班務工作,與其在這里怨天尤人,在這里喊:“我是天底下最可憐的人,天哪,你能幫助我嗎?”沒有!既然都知道沒有好處,我們何不快樂的承受呢?
我們做班務工作也是一樣,好好照顧自己的班級,教育好自己的學生,那么我們在每一瞬間都在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這樣就可以使自己利潤最大化 。
要選擇一種“無可救藥的樂觀生活方式”。觀點要做到三點,一是寬容,沒有寬容,是無法樂觀起來的,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各種棘手的事,我們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應該寬容他們。寬容他們能使學生心存感激之情,寬容能使我們班主任樂觀起來。二是要賞識,人都有要求,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即使是最調皮的學生,他們也是一樣的,他們可以說,更渴望能得到老師的賞識。第三,要內心寧靜,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了,喜歡急功近利,希望學生能在瞬間變成一個乖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意識可能發生的,我們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內心的寧靜,不要被外界“精彩的世界”迷失了方向 。
大家要明白,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重要的教會學生學會在社會中生存。“成人比成功更重要,成長比成績更重要,付出比結果更重”。知道嗎?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所以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邊:而我們教師要用真情容納每一個學生,不論其優劣,所以才桃李滿園,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的,但意義卻重大。新的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向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我們要用真心動真心、做真行、做真行好班主任工作。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快樂有魅力的人,一個快樂的班主任。
二、保持工作的激情
人可怕的不是身體的衰老,而是心理的衰老,不能人只有三十歲,心臟都有六十歲了,我們應該是即使自己,那六十歲的年齡,還有三十歲,甚至是二十歲的心臟。
一件事情做久了,就會有了倦怠的心理,仍感覺很厭煩,很無聊了,大家想想我們現在的工作激情和剛參加工作是有沒有有變化?要想保持工作的熱情,就要和學生一起玩,一起學習,活動時盡可能地和學生一起參與,不要顧及那么多,快樂最重要。
以上是我參加培訓后的一些體會,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的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最后讓我用書中看到的幾句話做總結,和大家共勉。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金錢:你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那就讓我們用行動來做你能做的事情,用淡定的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這樣,我們會生活得更好 。
參考文獻:
[1]徐艷春,劉根蘭.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J].漢字文化,2017(22):84-85.
[2]張富儒.用愛心編織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淺談班主任工作的體會[J].學周刊,2017(23):174-175.
[3]楊世華.尋找班主任工作中的小歡喜——做一名快樂的班主任[J].才智,2017(04):175.
[4]龍翠花.給心靈一片陽光——做幸福快樂的班主任[J].學周刊,2016(35):21-22.
[5]關琴.學會尋找做班主任的快樂[J].才智,2016(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