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玲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和德國的溝通往來日益密切,但是因為兩國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異,也就導致了中德兩國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就是影響兩國順利交際往來的原因。分析研究中德兩國之間的跨文化交際差異,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交際能力。
關鍵詞:中德;跨文化交際;差異
引言:
自從中國加入WTO以及改革開放的不推進,中國對外的往來逐漸頻繁,也就大大增加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但是不同國家的文化在很多方面上是存著差異的,人們對人、對物的印象總是會根據自身的文化背景來進行評價,所以在交際中也就造成不少的摩擦。中德兩國在民族文化、生活習俗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也就為兩國的跨文化交際提供了更廣闊的研究視角。
一、語言交際
在言語行為中中國屬于高語境文化,而德國屬于低語境文化。中國人的語言表達比較靈活,盡可能的表現出自己的禮貌尊重,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而德國人的語言表達更為言簡意賅,在溝通中不會有很多的客套話,更注重事件的真實性,評價時一般都對事不對人。例如,德國人邀請中國朋友共進晚餐的時候,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都是要客套一下的“怎么能讓你破費呢,我來請客?!?,這句話在中國顯然是客套話,但是在德國人看來這就是誠摯的邀請,所以德國人會很開心的表示同意,中國人這時候會覺得德國人小氣吝嗇,不是真心實意的邀請自己,而德國人在事后得知事情真相的時候,也會覺得中國人虛偽不誠實。
再例如,中國人在拒絕別人的時候,一般都用委婉的表達方式,而德國人喜歡直來直去,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如果一個德國人邀請中國朋友去游泳,而中國朋友不想去的話,會說自己不太會游泳,但是在德國人看來這并不是拒絕,還會表示自己可以教朋友游泳,也就導致了中國朋友會感到很尷尬,而德國人知道實情后也會覺得不可思議,覺得中國人是很善變的。這也就是人們都會覺得德國人行事作風嚴謹,不茍言笑,而中國人委婉保守,卑己尊人。
二、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中德兩國跨文化交際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其內容指的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會產生很多不同的關系,例如親密、敵對、疏遠等等。中德兩國之間的文化水平、社會背景、自然地理都存在差異,這就導致了兩國人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大相徑庭。中國人的人際關系中注重面子、倫理,重感情,禮尚往來,具有關系長久穩定的優點和公私混淆的缺點;德國人的人際關系中注重自身的利益,講究的是公平,人事兩清,具有公私兩清的優點和關系短暫不穩定的缺點。
中國人從一出生就要融入到一個復雜的人際網中,個人的社會關系會對他的社會地位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才會在交際中出現中國人都喜歡“套近乎”、“拉關系”等行為。德國人具有西方國家崇尚的個體理念,他們更注重除了神之外,人人生而平等的言論,跟朋友、上司、父母長輩之間的關系都是平等的,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不滿與之抗爭,也就在人際交往中出現注重自身利益,突出自身競爭力和精神風貌的現象。
三、時間觀念
時間雖然作為一種非語言因素,但是仍然會對跨文化交際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德兩國在時間觀念上的理解和觀念也大不相同,中國人受長期的農業社會影響,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對時間的觀念比較隨意、模糊,不需要做很精細準確的計算,日常生活中注重享受慢節奏生活。但是在德國人看來,時間無疑是很寶貴的,他們會充分利用每一分空閑的時間去做計劃之內的事,他們懂得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平常也是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快節奏生活,這也是德國作為世界上最具有時間觀念的國家之一的主要原因。
就像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約會方面,按時赴約就會給人好的印象,可以建立良好的交際關系,而無故遲到或者放人家鴿子都會反映出很多消極的問題。德國人無論是私人約會還是會商務洽談,時間都會具體到幾點幾分,如果是在計劃之外的突然會議或者貿然拜訪,打亂了他們的整體時間安排,都會引起德國人的反感。但是中國人相對來說就很隨意,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更為靈活,反而覺得德國人事事預約很繁瑣,時間觀念太過嚴苛沒有人情味。因此在中德兩國跨文化交際中,為了保證交際往來的順利進行和穩定發展,一定要注意除了語言表達之外的其他因素,尊重對方的文化背景。
結束語:
綜上所欲,中德兩國在時間觀念、人際關系、語言交際中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只有尊重這些差異,才能進一步確保兩國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根據幾千年的文化沉淀,也就導致了國與國之間各方面的差異,讓其中一方去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是不現實的,所以做到入鄉隨俗,是減少中德兩國交際沖突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要在生活中著重培養自己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差異靈敏度,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理解能力,這樣就可以增強中德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在交際中互讓互補,進一步有效加強中德兩國之間的跨文化交際往來。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2]朱建華,顧士淵.中德跨文化交際論叢[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