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福
摘要: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師生觀念都在發生著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教學行為在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在變、學習方式也在變,但課改的需要與現實的差距還很大,更多的還是憂慮。于是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挖掘蘊含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注重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做到舉一反三。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的對策,為上好數學課做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學習方式;思維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過教育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 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 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 ;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 ;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的確,一堂高效的教學應該是對學生各個方面的解放,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一、提高認識過三關
1.培養興趣,過“我要學”關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币虼耍寣W生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輕松、愉悅,主動、有效地學習,關鍵是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需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造成積極思維的課堂氣氛,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更加牢固,想像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數學的欲望,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起來就格外用心,使學生從“厭學”、“不學”數學到“樂學”、“想學”數學。
2.注重本質,過“規范學”關
數學語言和數學概念是數學科最重要的基本元素。高效課堂建立的基礎就首先要達成這個基本的學科素質的培養。數學語言分為三類: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教師要有準確的數學語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的語言要準確、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在備課時,要把語言的準確性作為備課的一個內容,做到語言準確、精練、簡潔。思路要清楚。敘述要有條不紊。精心設計的、閃耀著智慧火花的教師語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講清楚,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講生動,能把靜態的現象講活起來,從而啟發學生去追問、去探索,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從而大提高學習效率。
概念是數學的基本元素,掌握好概念的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學生注重掌握概念的核心意義,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許多錯誤常常與“概念不清”有關。為了把概念講明白,使學生容易理解,能表達、會應用,可采取“欲進則退”的策略,先把概念講授的起點退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巳有知識外,由此引導學生逐步抽象概括,使學生看到活生生的概念形成過程從而掌握概念。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強調概念的本質屬性,注意概念間的區分,加強概念的點接和間接運用,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否則,生搬教材就概念講概念,那就只能使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得到的是“死”概念,運用時“概念不清”的毛病就暴露。
二、豐富內容增魅力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自主探究與他們生活有關的一些問題,甚至增加社會上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例如講到可能性時,教師可以引入社會上“摸獎”的問題,學生對這樣的問題比較關注,也感比較困惑,教師從中獎概率入手,對這個問題進行有說服力的分析和講解,讓社會上的問題與書上的知識有意識地聯結在一起,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而且又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其效果較好。
2.練習內容多樣化
新課程要求教學要向學生生活和社會等廣闊的時空開放,這就使學生的練習天地更為廣闊,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千篇一律的題型有所厭倦,在練習設計上做多樣化探索,采用基礎題、開放性題、競賽題、手工制作、網絡練習、小實驗、形體演示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有利于形成教師樂于教,學生樂于學的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改進方法提效率
首先要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F代教育思想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具體說來,就是要求教師把著眼點放在科學方法論、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從事實中做結論的方法以及分析綜合事實的能力培養上面。要減少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時間,增加學生自學的內容和時問。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通過研討,促進學生對規律性知識的掌握。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啟發、點撥、誘導、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其次要努力改進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減少教師的勞動付出和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學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素質教育強調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的潛能和創造性教學以教師的“導”為前提,以學生的“演”為主體,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教師應主動了解和學習各種關于課程改革的理論,在繼承和發展的結合上推動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使教學模式實現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P1-3.
[2]馮旭初.《全腦激發的高效課堂》[M].上海: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