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
摘 要: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企圖通過趕進度、多做題、做難題提高教學質量。盡管他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但結果卻事與愿違,事倍功半。近年來,筆者在化學教學中嘗試采用輕松教學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實施這一教法應處理好的問題,拋磚引玉,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 教學效率 學習興趣
教師在賽課、評課時的教學模式與手段往往與日常上課的有所區別,如果把賽課、評課的模式搬到日常教學中,化學課時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一、明確教師、學生的地位
教師是課堂的導演,但不是主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自己放在了主角的位置上,把真正的主角——學生變成了配角。課堂教學模式枯燥乏味:講書本、抄筆記、背公式。這樣的教學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教學僵化,學習乏味。我們作為教學的導演,不能忽略主角最終要考試的現實,所以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明確學生與教師的地位,這是首要任務。例如,我在講解《水的凈化》這一節的內容時,讓學生自己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哪些方法凈水,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學生記憶深刻。
二、啟蒙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背踔惺菍W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設情境,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能否產生濃厚的興趣、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具有吸引力。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被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溫故而知新”,為學生接受新知識做好了鋪墊。同時,講課時,力求全體學生能聽懂聽明白,不講難題、偏題,重在講授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夠得到”的感覺,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三、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初中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引導他們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實驗現象,并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補充,增強實驗教學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授之以漁”
“授之以漁”是對教學的高要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常有教師要求學生背書,這是一種掌握知識的有效方法,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我們可以把這個模式改為“記牢、活用”,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后者上,加強靈活運用的訓練。例如,《離子》教學中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結構示意圖的畫法,因而完全不必讓學生背太多的規則,只需要讓學生動手畫圖,在畫圖中升華對規則的認識。還有就是在書寫化學式時,有很多的讀法與寫法規則,要是讓學生背誦的話就太麻煩了??梢悦恳活悓懗鲆粋€,讀出一個,讓學生類推記憶。輔之適當的練習可以加深記憶。
五、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就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教學來說,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就必須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師自身具有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活思維,增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聯系生活,學有所用
學生在學習時常會問老師這樣一個問題:這些知識學來有什么用?這個問題成了很多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根源,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不明確,學生難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有些教師用“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之類的話回答這個問題,可是太空洞了。我在教學中用生活中的事例回答他們。如許多化學安全事故就是由于操作失誤造成的。列舉這些例子,生動有趣,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自然就把他們的求知欲激發出來了。備課時多收集一些與所講內容有關的事例,先講現象,再講本質,就能避免教學的枯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洪偉. 初中化學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J]. 教書育人, 2012(23).
[2]鄭美嬌.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中), 2015(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