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峰
摘要:“以人為本”既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新時期學校管理的主要理念。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管理只有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逐漸提高辦學效率,培養出滿足時代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本文結合小學學校管理的主要內容,對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小學學校;管理模式
引言:
在新時期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學校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實行變革,小學教育者也逐漸開始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新時期,小學學校管理者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理念,展開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工作,才能提升學校管理的有效性。[1]其中,開展人性化管理工作,首先強調的就是人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講就是校園內的學生和教師,學校管理者只有悉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開發他們的潛能,才能提升學習管理的質量,更好的實現校園管理的目標。
一、創建和諧、溫馨的校園文化氛圍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強調的就是“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因此,校園管理者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要著重考慮給予學校師生足夠的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創建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方面,這也是校園管理文化的重要體現。有效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夠讓學校師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更好的開展教學和學習工作,符合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要求。其中“人情味”是人文情懷的重要體現。例如,小學管理者可以在校園內組織師生進行校園文化長廊建設,將文化墻的設計和展示完全交由師生來完成,教師可以再上面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或者提供自己的創新教學觀念和方法,供其他教師參考,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學生可以在文化長廊上展示自己的科學發明和文化寫作,不但能提升學生個體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其他學生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另外,在文化長廊中還可以分出一個板塊,讓學校管理者和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管理者可以認真聽取師生的建議,逐漸完善自己的工作。可見,設置校園文化長廊,在校園管理者和師生之間加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充分體現著人文性、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有利于管理者在融洽的氛圍中,提升學校管理質量。[2]
二、加大學校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
教學設施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輔助工具,因此,學校管理者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不但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還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力度,促使教學活動能夠更有效的展開,從而也能提高學校管理效率。其中,具體教學設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學場所的建設。因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校園管理者只有為學生建造合適的學習場所,讓教師在教學時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比如,在美術教學方面,管理者可以為師生提供美術畫室,提供各種美術工具和美術用品,讓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可以有所依托,也能更好地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提升教學效果。其二,在教學設備方面。因為當前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學習管理者還要多引進先進的電子教學設備,比如投影儀、英語語音設備等,為就是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依據多媒體設備,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的知識時,可以更加直觀的將自然中的草木生長、電閃雷鳴等現象生動的展示出來,能夠大大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很好的適應了學校管理的要求。
三、為校園管理對象提供“人性化服務”
在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主要管理對象就是教師和學生,當然也包括校園財產、校園空間設施以及學校信息等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和設備顯然都是為了“人”服務的。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想更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就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真正實現“資源為人所用”。當前,校園的財產主要包括國家財政撥款、學生繳費和學校自籌的資金這幾部分,要想將這些資金更好的應用到校園建設和管理中,管理者就要對這些財務進行合理規劃,其中要特別加大對于教育資源的經費投入,只有學校教學水平提高了,學校管理才能顯出成效,同時,在投入資金辦學的過程中,還要時刻保證財政公開,體現校園管理的公正化和公開化的特點。在各種教學資源中,圖書資源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在購進圖書時,不但要考慮圖書的數量,還要對圖書的“質量”進行嚴格篩選,選購確實能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圖書。另外,學校空間資源的管理也是校園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要根據師生需求,合理分配學校空間資源,為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提供充足的場地支持,盡量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因此,在“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下,管理者要始終以師生的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性化服務”,保證校園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四、“家校結合”,實現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的良性“互動”
在小學學習階段,學校和家庭是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地點,因此,學校管理者要想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就必須要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考慮,只有實現家庭教育與學習教育的“良性互動”,才能提高辦學效率,符合人才培養的需要。在“以人 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下,校園管理者要逐漸轉變自己的管理理念,處理好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及時了解家長對校園管理的需求,提高學習教學質量。因為當前是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學校管理者完全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互動。比如,學校管理者可以在互聯網上創建學校官方網站,將網站內容分成不同的板塊,將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及時的上傳到官網上,家長通過登錄網站,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情況,發覺學生的潛力,也有利于家長更好的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另外,在校園網站上一定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環境,提升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信心。
五、開展民主管理工作,體現校園管理的“民主性”特征
民主管理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下的重要內容,其中,民主管理主要是對于學校教師而言的。開展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教師更好的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小學教學工作實現高效性運行。首先,學校要逐漸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比如,校務公開制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以及獎金分配制度等,讓校園管理的各項事務都能“有章可循”。其次,要設立專門的民主管理機構,提升組織管理的有效性。在設立民主管理機構過程中要始終遵循“層次化”和“人性化”的特點,可以在不同職位、不同年級之間分別設置管理機構,然后由學校管理者統一對這些機構進行管理,體現出學校民主管理的針對性。當代校園管理中,要時刻重視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學校管理者要讓教師逐漸參與到學校管理活動中來,通過合作,共同推動小學學習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小學學習管理工作中,學校管理者只有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才能逐漸打破傳統僵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小學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小學學習管理者在開展工作上,要時刻以教師和學生的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師生的情感,實現他們的價值,營造民主、平等的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晉云.探索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實踐路徑[J].新課程學習,2014,(02):153.
[2]李吉金.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3,(07):116.
[3]蘇為.堅持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模式[J].學周刊,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