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山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為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及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基于以上原因,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特征進行相關研討,旨在充分發揮出師生互動的積極作用,切實提升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及質量,以期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互動;特征
前言:
數學作為貫穿于學生終身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學科之一,為積極響應國家及有關部門關于新課標改革的號召,也應從提升師生雙方間的互動、聯系、引導等方面做起,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特征尚未健全,更需要教師切實貼近其生活,豐富教學內容,并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創新與優化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師生互動的相關概述
師生互動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之上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等互動活動,并且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往往作為行動方的發起者,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以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1]。而在師生互動中,主要涵蓋著以下幾個內容:第一,教師提問。為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往往會運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對指定問題進行思考,并就學生課堂反饋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習意識;第二,教師的回應。主要是指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所給予的正面評價或擴展點評等。換言之,教師回應是對學生回答這一行為的反饋行為。
2、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特征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與學生雙方間的共同發展。因此,其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相比也存在著以下幾種特征:
2.1公平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公平性主要是指教師將互動機會給予每位學生,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換言之,在進行師生互動期間,教師應確保全體學生一致參與,以充分發揮出師生互動的積極作用。同時,由于學生成長環境不同。因此,導致其學習能力與性格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展開教學活動。
2.2平等性
平等性主要是指在師生互動的期間,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應是平等的,并且無論行動引發者是誰,在課堂中的互動內容都要基于雙方共同因素進行考量。同時,現階段小學生的認知意識與知識掌握量較之過去相比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因此,在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所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保證互動平等性的原則也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激發出學生學習自信性與責任感。
2.3主觀性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是一種基于情感之上的交流活動,而提升此項活動的效率與質量,不僅需要完善教學內容,更需要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主觀意識,強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情感世界,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
2.4權威性
小學數學師生互動活動中也具有權威性特征。這是由于師生互動旨在推動學生及教師的發展進程,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小學數學的基本知識,同時也應夠提升對未來學習及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2]。因此,高效性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應確保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在學生心中樹立起具有權威性的形象,更好的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約束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現狀
就目前來看,在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環節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互動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師對互動環節實效性認知有待提升,導致所設計的問題嚴重脫離教材內容,不僅滯緩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使學生在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
第二,忽視學生的回應環節。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往往也存在著教師過于重視對問題以及互動內容的設計,進而缺乏對學生回應環節的重視問題,大大縮短了學生的思考及反饋時間,使學生在潛意識里形成數學學科難度大、節奏快等思想,嚴重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尚未健全客觀的評價體系。在現有的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環節中還存在著尚未健全客觀評價體系的問題[3],教師僅重視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從而忽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及精神需求的滿足,導致其學習積極性降低,嚴重影響到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4、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建議
為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師生活動的有效性,現階段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科學設計互動內容,將教材的內容與互動環節進行緊密的結合,并利用提問等方式鞏固與復習課堂中的難點[4]。例如,在對平面圖形認知的課中,教師就可依據此些圖形的特征進行提問,同時依照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利用分層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出不同難度的問題,以充分落實公平性原則,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等互動機會。
第二,重視學生回應環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模式。不僅如此,教師也可在此環節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相互間的討論,并結合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解答,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使其全面發展。
第三,健全客觀的互動評價方式,擯棄原有教學中僅重視答案準確性的理念,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進行擴充式點評與積極的引導,注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并基于充分的肯定,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總結:總而言之,通過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特征進行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當前絕大多數教師都已認知到在課堂中強化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重要性,但這其中依然存在著諸如:學生學習興趣欠缺、教學手段沒有發揮出其應有作用等問題。因此,為從根本上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又好又快的發展進程,現階段的教師就應從認清師生互動特征、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等方面做起,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力爭為小學生帶來更為優質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徐思源.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水平的個案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6.
[2]李嚇琴. 小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影響因素與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3]劉爽. 學業不良學生的課堂師生互動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王祿涵.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