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麗
摘要:有效教學是針對當前課堂教學存在低效教學、無效教學,甚至負效教學情況而提出的教學理念[1]。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以最低或較低的課堂教學投入,而獲得最大的教育質量,實現投入和產出比率的最大化[2]。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有熱情和可信任感的行為和意識,能積極期望每個學生的成功,與教師自身駕馭課堂的素質,課堂上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各種媒體的恰當使用等等分不開[3]。把有效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作為一種價值追求才能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有效教學 DNA重組技術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4]。隨著20世紀以來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5]。結合在高中生物教學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是有效的課堂手段。
一、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學習情景(如跟生物有關的自然、社會和生活現象等),為學生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讓學生對已有的認知結構穩定化,再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問題情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情景的過程。具有豐富學習資源的情景是指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教師則起學習的引導者作用,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求知,培養其獨立鉆研、獨立學習的能力[6]。
比如,在講免疫調節時,可以形象地把病原體比喻為“敵人”,把抗原比喻為“敵人手中的武器”,而抗體比喻為“我們拿起武器抵抗”。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
二、更好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使得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抽象與直觀等能夠方便地實現相互的轉化,通過聲音、圖畫、色彩形狀等多種刺激,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而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比如在講授《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一節時,可以播放杰克遜的經典之作《地球之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細胞分裂、蛋白質合成等微觀世界的生命活動,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術,借助于多媒體的手段,也可使這些技術變得借助于動畫技術,可使這些生物學過程直觀明了。
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在基因工程一課中,提問“基因工程的四個步驟?”學生就很難全面回答上來。若改為“應用基因工程人工合成胰島素的過程是怎樣的?”學生就很容易回答了。一堂課的結束也是給學生思考的最好的時間段,滔滔不絕的講到下課鈴響才匆匆忙忙草草收場或是簡要的重復一下所講內容,起不到構建知識體系的作用。精心設計一堂課的結尾,以深化課堂研究的主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達到系統化、條理化,并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
教學個案分析:
一、創設情境,引入對DNA重組技術工具的學習。
必修2中已經學習了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基因工程自20世紀70年代興起以來在很多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都有哪些應用呢?引出基因工程和DNA重組技術的基本工具。要實現抗蟲基因在棉花中的表達,提前要做哪些關鍵工作?
二、聯系舊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基因工程也是建立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基礎理論上的,不可割裂。
抽象變直觀,增強誘思的效果。
1.原核生物的DNA很難直接導入真核生物中,因此需要運載體。引出對運載體的講解。
提出問題:什么樣的分子能作為運載體?
(1)假如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后不能復制將怎樣?
(2)作為載體沒有切割位點將怎樣?
(3)目的基因是否進入受體細胞,你如何去察覺?
(4)如果載體對受體細胞有害將怎樣?不能分離會怎樣?
歸納出充當基因進入受體細胞載體的必要條件。
2.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手術刀”
現今存在的生物為什么沒有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被外源DNA的入侵而絕滅,仍能保持一種穩定狀態呢?生物體有的有免疫系統,如動物;有的有保護作用的組織、器官,如植物。
作為單細胞的生物來講,怎么會有那么復雜的結構和系統?它如何來抵抗入侵的外源DNA,保護自身呢?讓外來的DNA失效,保護自身需要有一種特殊的酶,能切割外來的DNA,而對自身不切割。這種酶可能是一種不同于DNA酶的、我們還沒有認識的酶。到單細胞的生物中去找。
(1)限制性內切酶的來源、功能和切割方式。
(2)DNA水解酶:能夠將DNA水解成四種脫氧核苷酸,徹底水解成膦酸、脫氧核糖和含氮堿基
(3)解旋酶:能夠將DNA或DNA的某一段解成兩條長鏈,作用的部位是堿基和堿基之間的氫鍵。注意:使DNA解成兩條長鏈的方法除用解旋酶以外,在適當的高溫、重金屬鹽的作用下,也可使DNA解旋。
2.DNA連接酶——“分子縫合針”
(1)DNA連接酶的分類、作用及作用部位
(2)DNA聚合酶:能將單個的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成DNA長鏈。
三、總結本節內容,體現基礎知識的準確運用。在運用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高中生物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這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真正實現數學的有效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和付出,共同研究和探討,因為只有教師的有效思考、有效設計、有效組織,有效訓練,才能真正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曉霞;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策略[J];數理化學習;2008年10期
[2]趙燕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學周刊;2012年11期
[3]張正明;余國源;新課程核心理念的創新取向[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陳虹;高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年24期
[5]王仁富;淺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30期
[6]王建貴;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