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芳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革,教師們逐漸認識到要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取到好的成效,主要問題在于教學環境和相關條件的創立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有意識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成為活動的主體。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從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出發,能很好地提升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開放式教學模式 構建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新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首先摒棄那些影響學生發展的傳統教育觀念,打破傳統的、單一封閉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現代教學中必須打破傳統課堂空間的狹隘性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封閉性,建立多元化、開放性的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從單純傳授知識、能力、思想三者并重轉變,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多向交流轉變,從單一培養目標向多層次,多角度方向轉變。在教學中盡可能利用機會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大膽質疑、討論辨析,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主體性、自主性、創新性,為學生提供一個發現、思考、探究、討論和不斷創新的開放型教學。
一、開放式教學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一切教學行為都應服從于、服務于教學目標 的要求,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無論什么學科的教學,每堂課都 要根據其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 課堂上都必須按照新課程的知識與 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要求為主線來安排教學環節、 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開放的課堂不是淡化或忽視了教學目標,相反, 它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差異,制定更 加準確可行的教學目標, 更好地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 更好地落實因材施教, 促進個性特長發展。
2、民主性原則 民主性是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基礎和前提。課堂上,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角色, 樹立“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觀念,倡導師生平等,發揚教學民主,才能積極為學生 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學習時的緊張與焦慮情緒。具 體地說,在開放式課堂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意見的傾 聽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教師不是站在講臺上頭頭是道地夸夸其談, 而應該利用更多的時間走到學生中間, 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 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 其次要尊重相信每一個學生,幫助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樹立 學習自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把他們看成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有意識地創設促進學 生學習的課堂氛圍與情境,讓學生自主、輕松、愉快和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只 有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教育的藝術性,才能體現教育價值,而這 樣做的同時也尊重了人性,真正實現了“以育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只有落實教學 民主,才能構建和諧、開放、高效的課堂,才能培養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3、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是新課程實施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方 針的要求。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既表現為智力、性格、身體素質 和心理等先天素質,又表現為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學習品質等后天素質。開 放式課堂擯棄傳統課堂“一刀切”、“滿堂灌”的做法,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在教學資源分配、教學方法應用、教學活 動角色安排、教學評價方式、習題作業的布置諸方面,承認差異。
二、開放教學內容
英語傳統教學一般都是圍繞幾本教材進行,保持以本就本的教學思路課外教學內容幾乎為零,學生只能夠根據教材的內容,記單詞、多做題,學生的視野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有效的課外教學資源,教學要確保貼近實際生活、適應現代科學的發展。開放式教學尤其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在構筑教學內容時,要擺脫原本教材的制約,尋找一些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相關信息,最大程度開闊學生視野,實現開放式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放式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注意兩個方面:
(1)要注重課程的工具性和實踐性。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學生取得多么優秀的成績,掌握多少語法和語式結構,而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要注重課程的情境性和開放性。教師要有強烈的意識,盡量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學英語。這樣就需要引進新的教學資源,走出教材,甚至要走出教室,給學生一片資源豐富、生動真實的學習天地。說到底,英語教學內容開放的實質就是突破以往英語教材的束縛,并且引入新的英語教學載體,從而把學生帶入全新的英語教學環境。
三、教學方法的開放
(1)進行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結合教材特點,實行整體教學,分析文章的結構脈絡,總結全文及段落大意,抓準主題句和關鍵詞,準確把握作者的思維傾向和寫作目的。改變以往的逐詞逐句分析講解。借助文章,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運用英語去交流的目的。
(2)抓好朗讀和背誦,建立語感。朗讀是學習英語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時能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朗讀是一種眼、口、腦等器官同時并用的綜合活動。通過朗讀不僅能糾正發音,更能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使學生逐步建立用地道英語表達自己的習慣。
(3)詞還原句,句還原文,在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要準確地掌握詞的用法和確切的詞義,必須結合該詞所存在的句子情境,讓學生去感知詞義。每個英語詞匯都有多種詞性和詞義,只有在不同的句子情境中才能體現出它的特定意義。因此,讓學生多接觸各種形式的語言材料,才能真正全方位的了解一個詞或句的語用功能。
(4)活化教材,挖掘教材趣味。根據材料特點,選擇適當的教法,活化教材內容,使材料內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對材料的興趣和學習動機。進而主動地去接受教材內容,高效率地掌握教材內容。
(5)精心安排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課堂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的場所。教師通過活化教材并精心地組織提問,對話,討論、比賽等活動,即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能真情投入,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總之,開放性課堂的構建除了要在組織形式和教學設計上大膽放手,同時還應當注意教師情感和個人魅力在教學環節中的利用,確保學生對教學過程擁有較高的熱情,同時能夠在整個課堂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快感。可以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維系開放性課堂的基礎,只有學生充分信任老師,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才能使教學策略得到科學的制定和全面實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