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秀
摘要:“問題導學-小組合作”讓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問題;導學案;小組合作
“問題導學-小組合作”模式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以“解決問題”為基石,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主動深入探究的一種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問題”突顯教師的主導地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問題導學-小組合作”模式以問題為主線。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是引領學生主動求知的原動力,學生在探究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過程產生的新問題是學生思維的火花,但很可能是影響學生思維的絆腳石,因此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體現教師的引領者地位,發揮教師課堂組織者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把學生帶進求知的大門,然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而解決問題。
例1在教學“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時,我的開篇詞是:今天我們學習的重點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家有養小狗狗嗎?當你的愛犬遠遠見到你時,它都會搖著尾巴向你走來,你注意過它的行走路線嗎?(學生既覺新鮮,又懷著好奇)小狗狗的行走路線,說明了什么數學道理呢?
問題一出,學生馬上就會思考、議論……
例2在教學“解直角三角形”一課時,我出示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圖片時,問道:“當你看到這座塔式時,你能求出它的傾斜角度嗎?需求測到哪些元素先?”
這時學生很快進入思維狀態,此問題成為教學“直角三角形的各元素”和“解直角三角形”的領路軍。
二、“導學案”,讓課堂有海的容量
“問題導學-小組合作”模式借助“導學案”,讓數學課堂的容量不可估量.
“導學案”是在教學之前發放給學生的學習材料.當學生拿到材料時,學生可進行課前預習,發現問題課內進行合作探究.
例3在教學《平方差公式》,我先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導學案”,如下:
平方差公式
核心目標:掌握平方差公式,并能運用它進行運算.
(一)溫故知新:(1) (a+b)2= (2) (a-b)2= (3) (a+b+c)2=
(4) (-a+b-c)2= (5) (3a+2b-c)2= (6) (a-b+c-d)2=
(二)探索新知:(1)計算:(a+b)(a - b) = (2)認真觀察,思考:(a)從左到右是如何計算得出的結果?(b)左邊有一對 _____ 數,一對___ 數;(c)右邊是___的平方減___的平方;(d) a、b都可以是一個___ ,一個___,也可以是___式或___式。
(三)應用新知:先找出公式中的a與b,再套公式計算:
(1)(- m + n) (- m - n) =? (- m + n) ( m + n) =?
(- m - n) ( m - n ) =? (- n + m) (- m - n) =?
(- m - n) ( n - m ) =?
(2)例1.(3x+2 )( 3x-2 ) ; (b+2a)(2a-b);
(-x+2y)(-x-2y); 102×98
(3) (x+1) (x - 1); (100+3)(100 - 3); (3 - 4y) (3+4y) ;
(-2x+1) (2x+1); (7x - 4y) (-7x - 4y); (5m+n) (n - 5m)
(4) (x+y)(x-y); (a+5)(5-a); (xy+z) (xy-z);
(c-a) (a+c);(x-3) (-3-x);1001×999.
(四)隨堂小測:
(1)下列多項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x+1)(1+x);(B)(a+b)(b-a) ; (C)(-a+b)(a-b);
(D)(x2-y)(x+y2);(E)(-a-b)(a-b);(F)(c2-d2)(d2+c2).
(2)判斷并改錯
(A)(x+2)(x-2)=x2-2; (B)(-3a-2)(3a-2)=9a2-4.
(3)化簡:(x-y)(x+y)(x2+y2)(x4+y4)(x8+y8)(x16+y16)
(4)計算:1. (x+3) (x-3) (x2+9) (x4+81)
2. 99×101×10001
(五)課內拓展:計算
(1)(a+b+c) (a-b-c) (2)(a+b+c) (a+b-c)
(3)[x+(y+1)] [x-(y+1)] (4)(2x+y-z+5)(2x-y+z+5)
(5)(a-b+c-d)(-a-b-c-d) (6)(3a+2b+4c-d+5e)(3a+2b-4c+d+5e)
(六)課堂小結
……
在45分鐘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得到了深化、貫通。我體會到:在《導學案》的作用下,數學課堂可以有海的容量。
三、“小組合作”,彰顯課堂活力
“小組合作”是指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疑難問題”,此時,教師要耐心等待,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合作解疑。教師可成為學習的合作者,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點拔。
當你看完上面的《導學案》時,你一定驚訝,可能還在懷疑吧?不用質疑,我做到了!這不僅是《導學案》的作用,更是“小組合作”的結果。
細心的你發現了嗎?(一)~(三)個大環節里的每個小環節上,都設定了5個或6個小問題。這是因為:每個學習小組都有5個或6個學生,便于小組合作或組內分工合作。題目由淺入深,發現學生的學生方式會由自主學習發展到合作探究。這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力量使學習更輕松,從而愛上數學。學生會在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方法,體會合作的意義。
四、“問題導學-小組合作”要遵循的理念
教師在實施“問題導學-小組合作”模式時,必須提醒各位同仁,應樹立以下基本理念:(1)教師的教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學。(2)有效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3)學生是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應把課堂的空間與時間盡可能還給學生。(4)教學的效益是如何使課堂有效,師生應盡最大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5)靠“搶時間,壓作業”來提高成績的教師是不合格教師。
總之:課前充分準備使問題價值最大化,課中使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決,課后對有價值問題強化鞏固.這才是教學相長之道.
“問題導學-小組合作”,對學生的每步學習都有組織、時間、空間的保障。長期使用此模式,不要走入教學誤區.一起行動起來,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參考文獻:
[1]《三維導學案》(廣東音像教材出版社)
[2]《初中數學教與學》(2016年第5期)
[3]初中數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