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靜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素質教育下基礎的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流暢度,同時對于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自主閱讀能力、閱讀累積量等都需要進行全面的管控,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在閱讀中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性格特點與閱讀水平,導入多元化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的幫助學生樹立自主的閱讀意識,使得學生愛上閱讀,徜徉在不同題材的文本中,構建文字與心靈的溝通橋梁,遷移自身的情感到閱讀中,實現個性化的閱讀教育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引言:
閱讀能力需要點滴的積累,小學生接觸的閱讀內容少,且理解始終停留在表層面,脫離了教師的閱讀輔助,難以自主摸索文章的真知灼見,對閱讀內容一知半解,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閱讀困難,幫助學生打破思維的桎梏,在文本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的感知文本,拓展想象思維走進閱讀的文本世界,體悟不同的故事經歷,在美景中流連忘返,在故事中揣摩思考,由閱讀的素材積淀升華自身的情感認知,同步化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思維能力。
一、拓展閱讀內容教學,培養閱讀聯想能力
文章中有共通之處,不同的文章在寫作技巧、表達方式上可能存在很多的相似點,而同類的題材歸類對比,能夠快速的讓學生記憶文章的內容,通過教材內容的遷移聯想,拓展學生的認知層面,學生了解的更多,從宏觀的視角看待問題,對閱讀內容抱有探究心理,由淺入深的感觸更多。例如:教學“白居易的草”時,小學一般只學前幾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實際上還有后段“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層次,要求學生背誦教材中提到的段落,后面的內容用作閱讀欣賞,描述了一番“游子出行”的場景,教師可創設情境,讓學生聯想:“你出行游玩時,兩旁的小道是什么樣的,你注意過嗎?”學生紛紛展開聯想,教師循循善誘的搭建情境:“兩旁的道路覆蓋了層層疊疊的花草,整片的草地在陽光的普照下顯得翠綠欲滴,這時你目送朋友踏上了這條路,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學生的思維沖破了課堂的束縛,早就飛到那條游子遠行路上去了,學生了解的較為透徹,而后教師告訴學生們:“白居易寫這首詩時才16歲……”學生都感到驚詫,又為文章蒙上了一層神秘感, 在理解本詩后,教師拓展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收集與本詩相似的內容,小學生雖然只考察教材中的幾首詩,但通常都有“唐詩三百首”的熟讀任務,一些學生頓時聯想到“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等朗朗上口的同類性詩句,有的學生從詩人入手,還了解了白居易的生平,學生通過一個閱讀內容擴散到更多的閱讀內容,且通過內容自主查找,學生在搜集資料時浮想聯翩,極大的拓展了閱讀量與想象思維。
二、展開合作閱讀教學,培育閱讀探究能力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獨立進行閱讀,難免使得學生先入為主抱有陌生感與逆反心理,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訴求,讓學生循序的愛上閱讀,而非逼迫性的布置閱讀任務,合作還能夠讓學生逐漸樹立自主的閱讀意識,同時自我的閱讀進步,感受閱讀的魅力。例如: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而后在課堂上展示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照片,讓學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小柳樹和小棗樹長得一樣嗎?你能用哪些詞說說它們的樣子?”學生通過合作你一言我一語的描述兩種樹,本身對于小柳樹和小棗樹認識不多的學生,也從分享中逐漸拓寬了視野,而后教師讓學生提煉出分別描寫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句子,其他的小組進行補充,在學生興致盎然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分別扮演小柳樹和小棗樹,模仿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氣來進行對話,最后反思:“小棗樹長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沒一點用處,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樹呢?讀了小棗樹的話,你有什么想法嗎?小柳樹呢?”通過合作由淺入深的進行探究,逐漸懂得了道理。
三、設計有趣閱讀問題,培育閱讀思維能力
學生在閱讀的閱讀中,若是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而不自己動腦來構想內容,那么長此以往,面對試題中的閱讀理解,學生的表述難免脫離正確的認知軌道,打擊學生的閱讀信心,可在閱讀中設計問題,誘發學生的思維思考。例如:教學“北京”時,詢問學生:“你去過北京嗎?你對北京的了解有多少?你認為北京是一個怎樣的城市?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讀給大家聽。你覺得北京美在哪?做為首都與其他的城市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鄉有哪些特色,在問題中發散思維進行閱讀互動。
四、整理閱讀技巧內容,開通寫作模仿空間
寫作與閱讀兩者人相輔相成,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自然也就使得寫作的水平進步。例如:教學“荷葉圓圓”時,文章利用了比喻、排比等諸多的趣味描寫手法,教師在閱讀中逐一進行分析,學生不僅對這些新奇的描繪技巧產生了興趣,且還能夠模仿寫作,教師可依據文章的情境,讓學生隨意化描寫校園里的一處景觀,往往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形式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潛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傳虎.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 課外語文, 2014(2):117-117.
[2]楊升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速讀旬刊, 2014(12):85-85.
[3]徐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赤子上中旬, 2014(24).
[4]李梅清.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 華夏教師, 2015(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