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業鏈地位嚴重下滑、新性研發能力不足、復合型貿易人才稀缺造成了安徽外貿企業供需控制力偏軟、綜合競爭實力偏低、管理風控能力偏弱的困境,對此安徽外貿企業應該堅持科技創新與海外經營并行的產品思路、傳統經營與跨境電商并重的營銷思路、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兼顧的人才思路,從而實現產品、營銷及團隊的聯合轉型發展。
關鍵詞:逆全球化;安徽;外貿企業;轉型發展
一、逆全球化與國際貿易
開放是世界經濟復蘇的必然方向與有效路徑,而貿易合作又是開放經濟的主要形式與集中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與外貿企業都得到長足的發展。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歐美等發達國家與部分發展中國家開始出現逆全球化的聲音,加之局部地區戰爭不斷,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問題持續待解,“民粹主義”開始攪局自由貿易。從本質上來看,逆全球化聲音的出現源于兩個方面:第一,現有經濟全球化體系利益分配不公,偏向于發達國家貿易規則與體制引起發展中國家的不滿;第二,隨著不公平的貿易體系逐步被改變,發達國家的既有不合理利益受到影響,他們便提出反對聲音??偠灾?,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方向與復蘇路徑,逆全球化只是現有經濟全球化體系中不合理部分的再調整,這也是安徽外貿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的最佳契機。
如前后述,全球化仍然是世界經濟的必然發展方向與唯一復蘇路徑,逆全球化只是現有經濟全球化體系中不合理部分的再調整,國際貿易合作仍然是未來世界經貿復蘇下的主旋律,是優化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與必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積極踐行開放政策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支撐與重要保障。安徽作為中部崛起戰略中的貿易大省,安徽外貿企業應該充分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真正提升自身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盈利能力,從而實現企業自身、區域經濟、國家經濟、世界經濟的四方共贏局面。本文以逆全球化思潮為分析視角,以安徽省外貿企業為研究對象,探究在逆全球化視角下安徽省外貿企業應該如何實現轉型發展,以期推動安徽國民經濟健康、穩健、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二、逆全球化視角下安徽外貿企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困境
1.外貿企業產業鏈地位嚴重下滑,貿易需求與產品供應的控制力偏軟
受益與經濟全球化的洪潮,加之國內改革紅利、開放紅利、人口紅利的齊步釋放,我國外貿企業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取得不俗的發展成績,安徽省也不例外。得益于礦產資源豐富、基礎工業良好、科技企業較多等優勢,安徽省的對外貿易在中部地區的競爭力處于上游地位,如銅陵有色、安徽國貿集團、馬鋼、安徽華文國際、奇瑞汽車、合肥京東方、合肥鑫晟光電、聯保(合肥)電子科技等公司在對外貿易方面都有不俗的競爭力,同時也衍生出一批中小外貿企業。但這些中小外貿企業由于既缺乏在產品供應端的議價能力,也沒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來影響市場需求,因而安徽許多外貿企業的產業鏈地位非常尷尬,經常夾在市場供需兩端中謀求生存之路,這無疑是非常艱辛的發展道路。
2.外貿企業創新性研發能力不足,貿易業務創收能力與競爭實力偏低
在20世紀末期與21世紀初期,得益于市場空間的廣闊與貿易政策的支持,我國外貿企業的盈利水平尚可,個人與企業收入基本趨勢向好,因而對于自身對于產品的創新研發能力比較忽視,也不注重對于品牌的打造。但是隨著外部需求與內部扶持政策的調整,逆全球化背景下貿易壁壘與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缺乏創新研發與品牌效應的企業既難以打開海外市場,也無法撼動供應商市場,從而使得貿易業務的創收能力與競爭實力非常弱。以安徽某液晶顯示器件外貿企業為例,在京東方開始布局第六代TFT-LCD生產線,許多外貿企業仍在貼牌做第四代的液晶顯示屏,完全靠底價策略去獲得客戶,這造成其貿易業務附加值的低廉,進而也降低了其議價能力,即競爭實力偏低。
3.外貿企業復合型貿易人才稀缺,貿易運營管理水平與風控能力偏弱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就是核心競爭力,對外貿易領域也不例外,但必須強調的是,由于對外貿易是跨境貿易,其對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復合型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高端復合貿易人才的稀缺度。誠然,我國當前應試型的教育模式很難培育出綜合性的應用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當前外貿企業的人才培育機制存在不合理之處。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專業化人才,企業實踐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鍛煉出綜合性的多面手人才,對外貿易企業需要的是既懂得海外語言、企業特征、文化環境與政府政策等,還需要熟悉國內的企業產品與政策。目前,外貿企業復合型貿易人才稀缺,最終造成了貿易運營管理水平與風控能力偏弱,從而引發出許多風險,尤其是在逆全球化聲音頻起的時段。據安徽商務廳粗略統計,自2001年以來涉及安徽省的貿易摩擦案件大約有80多起,其中主要是“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措施”,涉案企業多達220多家,涉及產業主要為鋼鐵、化工、輕工等,這些摩擦案件的產生無疑對外貿企業的長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三、逆全球化視角下安徽外貿企業的發展思路
1.堅持科技創新與海外經營并行的產品思路,提高對市場供需兩端的控制力
在逆全球化聲音不斷的情況下,現有經濟全球化的格局必然會被打破,未來的貿易合作將更加注重產品本身與運營效率,在此思路下,安徽省外貿企業應該堅持科技創新與海外經營并行的產品思路,提高對市場供需兩端的控制力。首先,堅持科技創新就是要將自身產品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如礦產資源的高品位產品、半導體產品的性能優化等,將產品創新做到領先同行的境地,從而實現對供給端的強話語權;其次,堅持海外經營并行的產品思路就是要在合適的實際并購國外的企業,實行對其產品的同化,這樣利用海外本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來強化自身對于市場需求的影響與把握。
2.實施傳統經營與跨境電商并重的營銷思路,提振公司對經營模式的把控力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通過扁平化交易壓縮貿易環節來節約交易成本的跨境電商模式成為貿易商的首選,跨境貿易的發展是回應逆全球化聲音的有效工具與途徑,當前,外貿市場的大額采購商數量快速降低,出口貿易雙方均呈現出碎片化、多元化的趨勢,小數量、定制化、多頻次的訂單增多,面對碎片化的供需,安徽省外貿企業應該要布局跨境電商,不過在這里要明確的是,發展跨境電商急要利用好阿里巴巴、環球資源等跨境貿易平臺,還應該多嘗試跨境電商模式的創新,如EDM、SEO、PPC、SMM等。與此同時,對于傳統的外貿經營模式還是應該適度保留,給予一個適應的過程,要注重對每一個大客戶的尊重與理解,要加速傳統經營對象的維護與溝通,從而形成公司發展共識,提振公司對經營模式的把控力。
3.采取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兼顧的人才戰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與風控能力
安徽外貿企業必須正視當前高端復合型人才不足的現實,真正采取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兼顧的人才戰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與風控能力。毫無疑義,在逆全球化浪潮開始出現的大背景下,國外企業違約、國外貿易壁壘與摩擦等貿易不和諧現象頻頻出現,各種貿易問題開始頻繁出現,因而這就要求比較優秀的人才來強化管理,尤其是風控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人來把關,因為貿易行業本來就帶有低利潤率的屬性,如果再出現大單大宗商貿的違約,部分安徽中小外貿企業基本難以確保利益。因此必須注重對人才的培育。在具體策略方面,一方面內部培育確保員工的工作忠誠度,確保公司整體運營的穩定;另一方面,從外部引進人才的目的是他們更加熟悉海外市場的具體要求與營銷策略,從而能很快的適應國外的市場環境,最終能真正的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與風控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開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未來,逆全球化只是經濟全球化體系的再調整,是為了實現更科學、更合理、更公平的經濟全球化。在此過程中,產業鏈地位嚴重下滑、新性研發能力不足、復合型貿易人才稀缺造成了外貿企業供需控制力偏軟、綜合競爭實力偏低、管理風控能力偏弱的困境,對此安徽外貿企業應該堅持科技創新與海外經營并行的產品思路、傳統經營與跨境電商并重的營銷思路、內部培育與外部引進兼顧的人才思路,從而實現產品、營銷及團隊的聯合轉型發展。安徽省外貿企業應該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結合貿易合作趨勢,謀求轉型發展,為實現安徽省打造中部開放經濟新高地的開放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竇仁偉.合肥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07).
[2]孫瑞.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融資現狀及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7(18).
[3]包小妹.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運營現狀及問題分析[J].對外經貿,2017(08).
[4]孫媛.新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J].對外經貿實務,2017(09).
作者簡介:董星云(1996.05- ),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國民經濟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