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社
摘要:隨著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課改的實施,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教學模式也在與時俱進地更新,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的改革進程中占據了極大優勢位置。一種新型的高效便捷的教學模式就受到了良好反響——多媒體教學模式。多媒體課堂不像傳統課堂那樣單調機械,它具有高效性、生動性、直觀性、快捷性、綜合性等眾多優點,所以,該教學模式日益普及。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多媒體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一番詳細的描述和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直觀;營造氛圍;重難點;美育功能;合作探究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增進了師生關系的互動與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溫馨和諧,并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特點的理解,推動構建和諧課堂。所以教師必須創設靈活高效的課堂,消除學生畏難心理,切實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多媒體模式正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模式。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較好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創新了教學模式,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直觀感受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備課任務量大,且主要以問答式方式進行,或者教師獨自講授,單調無趣,而多媒體模式的應用可以更大程度上給學生帶來震撼的視聽感受,刺激到了學生的感官意識。多媒體技術,雖然是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但是它能幫助教師系統地整合思路,節省了大量時間,教師通過電影、電視、錄音、音樂、動畫、舞蹈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形式直觀、生動,避免了晦澀難懂的解釋與機械化說教,減少了以往板書的時間,教師通過制作PPT,插入圖片的不同方式,可以更真實地觸發學生情感,增強學生直觀感受,讓學生與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最大程度達到思想上的共鳴。
例如,筆者在教授《日月潭》這一課時,利用提前制作好的幻燈片出示中國地圖,指引學生找到臺灣所在的位置,“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祖國的寶島-一臺灣。寶島臺灣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那是臺灣省最美、最大的一個湖,那里風景秀麗,如詩如畫,映入眼簾的湖水山石,樹木花草,讓人看了如癡如醉,流連忘返。你們知道它是哪嗎?它就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學習的‘日月潭。” 隨后播放了一個有關日月潭的視頻短片,這樣,筆者就在最短的時間帶學生了解了課文,節省了其他不必要的時間,同時,學生也得到了最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又例如,我在講解《桂林山水》時,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生動形象的向學生展示了廣西桂林的美好風光,令學生心馳神往,直觀的圖片,動感的影像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方便了教師 的教學,多媒體技術以其科技優勢受到了師生的一致歡迎。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新課,營造良好氛圍
語文學科注重感悟與體會,對審美性、藝術性、敏感性要求較高,所以,多媒體的有效運用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可謂是如虎添翼。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更加高效地利用時間,整合教材,因材施教,通過圖畫再現情境法、音樂渲染情境法、表演感悟情境法、實物展示情境法等教學手段調節學生情緒,創設合理情境,適時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看、聽、玩中掌握知識,避免學生機械地完成課堂作業。語文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與鑒賞能力,而古詩文更要求學生能知人論世,熟悉背景知識,了解歷史概況,需要學生將歷史、政治、地理和語文進行多種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相關圖片、音樂,電影片段在最短時間內帶領學生回溯歷史,體會感情。視覺與聽覺等多角度沖擊能夠激發學生對文學知識的向往,激發學習的興趣,為課堂展開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
例如,在《我的母親》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利用幻燈片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了體現母愛親情的畫面,并播放歌曲《母親》、《魯冰花》、《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作為背景音樂,講述了汶川大地震中雙手托舉孩子,犧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利用圖片再一次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共鳴后,請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母愛的認識。隨后我講到“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筆抒寫過對母親的熱愛之情,著名學者胡適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習《我的母親》一文,去了解胡適的母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胡適和他的母親又有著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通過之前多媒體的展示,學生已經被我激發起學習的欲望,并急于想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活躍的課堂氛圍正是我導入新課的契機。
三、利用多媒體攻克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深入理解
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我在備課時,一定會準確把握所用教材的科學體系和邏輯結構,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內容和非重點內容,把握每一章節的難點和疑點。然后再進行重組和整合,多媒體的形式有利于借助圖片、表格、邏輯圖等方式對知識進行系統再整合,可以通過動畫、音效、字體顏色大小的不同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明確清晰的區分,這樣便更加條分縷析,一目了然,從而加強了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印象。多媒體教學具有動態性、直觀性、生動性的特點,能夠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小學語文課堂可以運用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比如,教師適時范讀課文重點語句和段落,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提高了對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關注與掌握。
例如,我在講授《觀潮》這一課時,突出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領略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品讀“潮來前”的“奇”,感悟大自然的雄奇壯觀,所以我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橫貫的意思嗎?同學們可以試著回答一下,回答得對或錯都沒有關系。”然后提問第二個問題:“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墻這樣的場面。潮水的氣勢猛如虎、聲音響震天,霎那之間,席卷而來,同學們想象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畫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境呢?同學們都說得很棒,那么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大家剛才想的一樣呢?好,下面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觀賞這驚心動魄、雄偉神奇的一刻吧! ”此時再次利用多媒體播放錢塘江漲潮時的紀錄片,提醒學生們注意觀看知識重點,浪潮之高,聲音之大,景觀之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使教材上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