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陳舊的應試教育,課堂上的英語教育模式也必將做出相應的轉變。本文將從當前的英語教育現狀出發,綜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并結合自身經歷體會,探討如何讓中學生在快樂中享受英語學習。
關鍵詞:應試教育;中學英語教學;寓教于樂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應試教育大國。中國的絕大多數學校采用的是應試教育。繁重的作業、沉悶的課堂教學、機械的讀背是當前應試教育的主要特點。對此,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極其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與其將學生捆綁在應試教育的戰車上,不如順應其身心發展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也只有在學生把外部壓力轉化為自己的學習成長需求時,他們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去實現學習的目的。
一、當前中學英語教育現狀
適應國際化的大背景,國內英語學習熱潮高漲,盡管新高考改革對英語考試有了較為寬松的政策,但實際上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語言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語言技能才是最終目的。現實是校內的中學生所面對的是一張又一張的試卷。于是不管語音語調,不管如何斷句,只是一心苦背語法結構,只為完成試卷,只為拿到滿意的成績。與之相對,校外氛圍更為緊張。前不久新聞上報道說“輔導班一條龍服務”現象,就英語單科而言,單詞記不住有速記單詞班;英語基礎不好了有基礎班;課堂上的內容跟不上了有同步課程班;基礎好了想拔高有新概念英語班;做題不夠好有試題班……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上不了的課。對于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而言,如此沉重的學習負擔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加速期、過渡期。這一時期在他們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身心發展歷程的重要轉折點,主要特點有:
(一)認識極大提高
感知能力進一步加強,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全面進行概括;思維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能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
(二)情感意志進一步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豐富和細膩;意志力有所增強,但是體現明顯的矛盾性;自制力已經初步形成,比較注重自我教育,但控制不良情緒的能力較弱。
(三)自我意識逐步形成
中學生“成人感”增強,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希望和包括父母、老師在內的成年人建立平等關系;自尊感水平進一步提高,期望自己在集體中處于應有的地位并受到人們的重視,渴望表現自己。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作為教育工作者,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在知識的基礎上給予精神上的升華。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英語教學者,中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英語課堂,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寓教于樂的教學法應運而生。
(一)寓教于精心的教學設計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一開始就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2.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開始,靈活的教學方式則是開啟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感知教材這一環節,可以充分利用小游戲或者設置比賽來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能力。
3.豐富教學手段
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記憶能力,借用圖片、音頻等開展直觀教學。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語言背景。
4.及時鞏固復習
課堂上對所學的知識點及時復習,開展小組答題競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地去做題答題,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意識與危機感。
(二)寓教于真實的語言環境
語言作為一種社會活動現象一定離不開語境。作為非母語的學習者,我們很難擁有一個純英文的語言學習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具體可以從聽、說、讀、寫入手。
1.聽力環節
聽是語言輸入的過程。這就要求課堂中老師應該盡可能地實現全英教學。此外,選取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聽力材料,將學生帶入到英語的語言文化中,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2.口語環節
說是語言輸出的過程。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盡可能多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3.閱讀環節
讀英語是培養語感的最佳方式,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能幫助學生體會語境。
4.寫作環節
寫也是語言輸出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英語寫一些小作文,在用的過程中鞏固已學到的知識,并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結語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主要國際語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既然是以交流為目的,就必須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對學習負擔本就較重的中學生而言,實行寓教于樂這一教育模式勢在必行。總之,在今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大膽創新、精心鉆研、勇于挑戰,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于實踐,開創寓教于樂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郭翠菊.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向玉芝.論英語的寓樂于教[J].中國科技創新特刊,2012(10):19-20
[4] 張麗萍.心理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 鐘啟泉.反思中國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陳飛飛(1991-),女,漢族,河南省汝州市人,學生,文學碩士,單位:長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