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擇大學羽毛球普修課程學生,通過在相同的基礎上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對兩組大學生一學期后的學習效果,相關技術評定、身體素質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各項指標的對比,分析不同類型的教學設計在提高技術和學生體驗感方面有何不同,為今后如何更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和形式方法,提高學生獲得知識以及技能的效率以及提高學生對羽毛球練習的興趣提供參考。
關鍵詞:羽毛球普修;課程設計;實驗研究
1 前言
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競技性、娛樂性和健身效果較強的課程,深受廣大大學生的喜愛,但傳統的體育課程受到教學硬件設施、教學周期時間以及教學方法的局限,造成練習者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提高大羽毛球普修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能夠學到喜歡的技術又有快樂的課程體驗,本研究建立一套可行的教學方案,并以實驗和學生評價的方式檢驗效果。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普修課新生隨機抽取6個班共計194人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3個班共96人和對照組3個班共98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書籍、期刊和網上的資料,了解現階段羽毛球大學普修課的現狀,收集相關的羽毛球教學普修課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為本研究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撐。
2.2.2數據統計法:利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T檢驗,分析結果。
2.2.3問卷調查法:對實驗對象發放問卷共194份,回收194份,回收有效率100%。
2.2.4實驗研究法:
通過實驗對比的方式探究羽毛球課程教學設計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和學生反饋效果的對比。實驗班采用創新的教學設計,增加不同種類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輔具,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提高難度和練習進度。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設計,依照教學教材,按照考試的技術內容反復練習單一的技術,要求標準動作的揮拍次數以及多球練習,由簡到難。實驗進行一個學期(32學時),每周一次訓練,每次時間90min,嚴格控制課下鍛煉。實驗班課程設計如表1:
3 實驗前后學生技術測試結果
3.1 技能評定
本次選擇的實驗對象是大一新生,大部分沒有接觸過羽毛球,實驗前進行技術和體能的測試,確定不會對本實驗的測試結果造成影響。技術評分滿分25分,其中打點10分,動作技評15分。
由表2可以看出經過一學期的羽毛球普修課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發球在得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因為兩種教學設計對發球的訓練要求都很多,發球打點得分也相對比較容易,而在高遠球的得分上實驗組的成績平均值要高于對照組得成績,且兩者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實驗組的課程設計方式能夠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作技術和擊球效果。
3.2 身體素質評定
身體素質測試采用左右摸單打邊線跑以及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進行對比測試,其中兩項指標滿分15分。
由表3可以看出經過一學期的羽毛球普修課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在左右摸單打邊線跑的成績上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成績均值要略高于對照組,因為在實驗組對于步法的訓練內容較多,很多訓練對這項考試內容起到正遷移的作用,而對照組只做考試內容的練習比較枯燥,每節課只能練習兩至三次,學生們的練習積極性也不夠高。在長跑上,兩個組別的男生女生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大一新生因為剛剛經過高中的體育課訓練,所以體能都比較好,考試成績頗高。
4 課堂評價問卷
實驗本次實驗采用的學生評價量表是《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評價量表》,取自季瀏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測量與評價》,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由表格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兩班學生在體育動機興趣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實驗班的教學設計更能夠吸引學生,增加教學的體驗感,能夠激發學生們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羽毛球的技術學習有更大的幫助和啟發。
5結論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驗來看,新的教學設計練習和方法比較合理,實驗組的發球技術得分均值高于對照組,且高遠球技術得分有顯著性提高,說明兩種方式均能提高技術的掌握能力,但實驗組略高于對照組;在身體素質方面,特別是專項素質上,實驗組和對照組成績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的多種輔助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步法訓練的效果;而實驗班的學生在體育動機興趣上要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班的課程設計更受學生歡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方睿健.關于普通高校羽毛球實用教學訓練方法的研究[J].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2016年
[2]季瀏.體育心理學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3]孟文濤. 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方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05)
[4]郝保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中設計和應用輔助練習的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11)
作者簡介:方睿健(1990-),女,漢族,碩士,講師,任職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