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慧
摘要:“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時代發展趨勢,其在教育行業中同樣也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價值,結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發展,較好融入和運用“互聯網+”也成為了比較關鍵的內容,應該協調優化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更好提升教學發展效果。本文就重點圍繞著“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的相關舉措進行了簡要分析論述,希望能夠對于未來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策略
引言
隨著當前我國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其對于社會發展的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價值,為了更好實現對于“互聯網+”實用性能的提升,必然需要結合各個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改革優化,促使其能夠表現出更強的作用效益。結合目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的開展,其在當前同樣也面臨著較高的要求,而具體教學工作中卻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和不足,如此也就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調整,確保相應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具備更強的實際效益,充分提升教學水平,有效培養會計人才。
1、“互聯網+”在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1.1“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主要就是指相應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在具體行業中的有效融入和高效運用,其能夠較好實現對于傳統行業的創新改革發展,生產力能夠得到明顯提升。結合現階段“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其已經在多個行業中表現出了較強的作用價值,比如電子商務、旅游、購物平臺以及教育行業等,都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實現自身創新改進。從“互聯網+”的具體應用效果上來看,其能夠更好促使傳統行業發展模式和物聯網、云計算等高新科技進行融合發展,提供新的運行模式和發展思路,作用效果較為突出。
1.2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必要性
隨著當前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其同樣也面臨著較多的要求,相應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在現階段越來越受重視的高職院校中,較好實現自身教學模式的改革發展必不可少。高職院校中的會計教學同樣也需要結合自身特色進行有效改革發展,促使其能夠更好適合于當前教學發展,滿足當前高職院校相關人才培養的要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謀求發展和變革,從技術層面進行探究同樣也成了比較重要的一環,需要結合當前比較有效的一些先進技術進行引入,綜合提升教學改革效益。
從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需求層面進行分析,教師以及學生對于教學靈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為了更好實現教學針對性和層次化,更是加大了教學開展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也就必然需要重點更新教學模式,促使相應教學更具適應性效果。“互聯網+”模式的應用在該方面就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實際效益,其能夠較好提升教學活動開展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能夠更好依賴于互聯網以及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指導,為學生提供更為理想有序的教學平臺,最終必然也就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實際效益,這也是未來深化會計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2、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在未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發展中運用“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共識,但是面臨著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現狀,其運用存在著較高的難度,需要改革發展的內容較多,應該圍繞著各個教學層面進行全方位改革發展。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其主要表現出來的問題和“互聯網+”的融入不良條件如下:
2.1教學理念相對滯后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都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理念滯后性特點,尤其是在教師層面,更是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傳統教學思想限制,很難表現出較強的教學優化效果。這種教學理念方面的表現主要就是教師僅僅將自身當作知識的傳授者,把學生看作是自身教學的受眾,學生僅僅需要全盤接受教師提供的知識和理論即可。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厭惡情緒,最終必然導致教學效率降低。這種傳統教學理念的存在也抑制了教師探索新的發展途徑和新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未來“互聯網+”的引入和運用。
2.2培養目標不明確
在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中,其存在的問題往往還表現在相應教學目標不明確,沒有能夠清晰把握好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需求,進而同樣也會對于教學工作產生較為明顯的限制影響。相對于未來學生工作需求以及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良影響,相應教學目標混亂,無法表現出更強的實際效益。這種培養目標的不明確必然也就導致教學工作開展的重點不清晰,比如以往很多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人員將教學工作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會計知識和相關理論,但是卻很少涉及到一些實踐層面的教學,及時學生能夠準確掌握所有的理論知識,也很難得到較為理想的運用,進而也就無法在后續學生進入社會后表現出更強的工作能力。此外,當前很多高職院校也不具備組織大量實訓的能力,沒有給予學生大量接觸實際會計工作的機會,學生也難以實現對于賬務的直接接觸和操作,最終必然也就形成了明顯影響。
2.3課程教材不合理
對于現階段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的運用,其在課程設置以及教材方面同樣也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問題和不足,很難實現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不足。結合這種課程方面的設置問題,其除了上述沒有安排較為充足的實訓時間以及實踐研討機會外,在具體課程的穿插設置上同樣也存在著明顯問題。往往很多高職院校都是首先針對理論知識進行全面講解,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的前段時間內都在學習基礎知識和理論,體現出了明顯的死記硬背現象,無法及時將這些知識和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無法及時驗證。此外,相應教材同樣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欠缺,不僅僅教學知識內容較為陳舊,沒有能夠較好融入新型教學理論和知識體系,和社會發展存在著明顯脫軌問題,同樣也容易導致學生的厭惡情緒產生,在后續工作中也無法提供較強積極作用,理論性過強,實踐性欠缺。
2.4互聯網思維欠缺
對于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的開展,其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對于新技術以及新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因為以往社會發展中高職院校教學并沒有受到較高的重視,相關投入不足,進而也就必然導致較多新技術以及新設備的引入不夠理想。雖然當前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也都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模式以及相關設備,但是實際應用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存在的限制依然比較多。從“互聯網+”的發展中來看,當前依然存在較多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并沒有意識到該模式發展的重要性,相關傳授方式也沒有進行有效探究和改變,進而也就必然極有可能形成較為明顯的限制,對于未來“互聯網+”和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結合產生影響。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措施
3.1革新教學理念
對于未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中“互聯網+”的引入和運用,必然需要首先從教學理念入手進行較好創新發展,能夠促使相應教學理念適合于新時代發展要求,避免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影響最終教學水平。結合這種教學理念的革新發展,其需要首先促使教師發生轉變,能夠意識到新時代下對于會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避免僅僅針對相關會計理論知識進行傳授教學,在此基礎上還需要重點把握好對于教學流程的優化,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標,更好實現對于教學模式的調整改進。此外,這種教學理念的革新發展還需要關注實踐層面,這也是未來“互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需要借助于“互聯網+”相關技術實現實踐教學的優化,為實踐案例的講解提供理想平臺,促使其能夠具備更強的實際效益,這種案例教學模式也應該成為未來會計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
3.2明確人才培養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下,其為了更好實現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水平的提升優化,往往還需要重點把握好對于人才培養需求的明確,這也是更好指導未來會計教學開展的基本條件。結合人才培養需求的明確,其應該重點把握好對于社會發展中對于會計人才需求的分析,如此也就能夠更好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同樣也能夠保障相關“互聯網+”的引入和運用更為流暢適宜。結合人才培養需求的明確,其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僅僅表現在傳統的道德素養以及理論知識學習上,還需要體現在技能層面,要求相關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能夠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靈活運用當前較為先進的一些會計財務處理工具,這也就必然需要借助于“互聯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調整,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3提高教師互聯網思維
對于未來“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改革,還需要重點從教師層面進行調整,促使教師能夠具備較高的互聯網思維,能夠較好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價值,能夠結合自身工作任務進行適應性調整,能夠綜合運用微課、慕課、翻轉教學等多種手段進行原有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如此才能夠更好提升教學效果,同樣也能夠發揮出“互聯網+”的最大價值,對于師生溝通的優化調整也是比較重要的。
3.4遠程校企合作模式構建
在未來“互聯網+”教學模式的發展下,重點實現對于遠程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同樣也是比較關鍵的一環,其需要切實圍繞著學校和企業的結合進行優化,能夠借助于企業實現人才的培養,也能夠有助于企業未來發展中獲取更為充分的人才資源,達到雙贏局面。基于此,“互聯網+”的應用更是需要較為高效全面,能夠構建較為理想的“互聯網+”教學平臺,將企業引入其中,促使企業能夠為會計教學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學案例和素材,進而也就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會計財務實踐處理中,更好實現對于人才的培養。在“互聯網+”中的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的應用下,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惠及所有學生,促使教學模式的應用更為靈活,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實踐知識,也能夠不斷實現自身的優化改進,在圍繞來進入職場后表現出更強的過渡適應性,如此也就能夠實現理想人才的培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未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其需要重點加強對于“互聯網+”的關注,能夠綜合運用“互聯網+”的相關技術進行調整改進,促使自身教學工作能夠更為適宜,有效實現對于人才的準確培養,盡量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影響,尤其是在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方面,更是需要予以重點調整改進。
參考文獻:
[1]劉艷春.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390-391.
[2]黃煜,胡琳.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經貿實踐,2017(20):311.
[3]李清文.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經貿實踐,2017(11):299.
[4]王麗芳.“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7(15):16.
[5]陸春芬.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金融經濟,2017(08):193-194.
[6]張延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7(05):65-66.
[7]那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4):39-40.
[8]楊雨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財會學習,2016(2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