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香
摘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德育教育是學校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本文論述了作為英語老師要結合英語學科特點,挖掘德育資源,創設情境,結合學習過程,點撥啟發;發揮榜樣作用,言傳身教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循序漸進、耳濡目染、遷移感悟、潛移默化,才能達到教師育人的效果。
關鍵詞:德育教育;英語教材;英語課堂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我們要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教育觀念,并在平時的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扎實推進,實現素質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英語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通過英語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老師不但教授學生語言知識,訓練他們的語言技能,還要培養他們德、智、體、美等良好性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英語科要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教師們用心的“潤物細無聲”中慢慢感染,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真正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一、結合實際,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好動、貪玩、知識面窄,他們的小心靈像一張白紙那樣純潔,我們作為老師的不但要教他們文化知識,更要教他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會分辨出假、丑、惡。《英語課程標準》全面地闡述了英語課程的目的,提出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語言課程性質。英語學習不但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老師們通過英語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培養愛國意識,形成跨文化意識,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根據上面這些特點,小學英語老師在設計教案時,除了知識目標,還要多加上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的環節,要善于引導,從點滴做起,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結合小學英語教材,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慢慢地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培養他們成為有知識、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的人。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加強少年兒童的品德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讓德育貫穿小學英語課堂中有其必要性。
二、結合英語教材,自然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隨著教學進度自然進行、因材施教。教材是學科德育教學的依據,老師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尋求到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點,盡量達到知識的傳授與德育教育的自然交融。小學英語教材形式多樣,有 Lets talk,read, fun with language, sing along, sound family,word family,language focus,story time, Did you know? Self-assessment 等。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古今中外,愛祖國、熱愛家人,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愛護公物、愛護動物、熱愛生活、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活動、健康飲食、城鄉生活、經歷與變化等等,堪稱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書”。例如:學習小學三年級上冊Module1 Greeting時,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見到同學或老師用Hello! Hi!等禮貌用語進行問候;學習四年級下冊Module5 Sports時,通過談論運動的話題,培養學生樹立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健康生活觀念。學習六年級上冊Module5 Changes時,通過談論自己過去的事情(童年回憶)和分享別人的生活變化,從中感受成長的樂趣。加強親情、友情教育,培養學生對家庭、朋友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三、適時點撥,讓德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
老師要全面關心、愛護學生的成長,努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讓德育貫穿于英語教學過程之中,寓愛心于嚴格教育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老師要把握住課堂時機,創造最佳的教育氛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進行德育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感到老師不是在教育他們,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時,我們不能因為思想教育而忽視教學知識或者牽強附會,也不能只顧及教學而對德育敷衍了事,這樣就達不到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了。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充分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比如:四年級上冊 Unit 9 Look at this T-shirt主要學習各種衣物的英語名稱和詢問單數物品價格以及簡單的購物用語,幫助學生了解如何用英語進行詢問價錢以及西方國家在購物過程中的禮儀。小結歸納時,說我們不要盲目追求名牌衣服,買適合自己的衣服就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五年級上冊Unit9主要學習動物類玩具詞匯和詢問物品的一般疑問句。老師問“Do you like your toys ?”,同學們會回答“Yes,I do. ”老師再問“你們玩完玩具后,可以隨便把玩具放在地上嗎?爸媽幫忙收拾嗎?”通過談論玩具這一話題,培養學生愛護自己的玩具,主動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的良好品質。
四、加強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德育的實效性。
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德育的實效性,創設生活情境,讓問題在情境中提出,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主動的教育過程。例如:學習五年級下冊Unit 9 Be careful時,重點句型:能用“Do”、“Dont”對玩刀、爬樹、給危險動物喂食物等不安全行為進行警示和規勸,用“You may/will…”陳述行為后果。引導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用英語制定Class rules、School rules、Zoo rules、Library rules等,讓孩子們懂得這些規章制度,并能遵守。學習六年級下冊 Unit 8 時,老師用Sharp eyes 游戲復習有關的詞組(stand in line,laugh at others , draw on the wall ,be quiet at the library, throw things on the ground, let the old people take the seat)后,接著讓學生根據每幅圖的行為,用We should/ shouldnt…說出勸告語。這時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讓學生區分哪些是文明和不文明的行為,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文明有禮貌的人。
五、運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老師的教學任務都是通過老師設計的各種課堂活動達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通過唱歌、游戲、比賽、表演、小組合作等教學形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中,我常常采用同桌、4人小組、大組比賽或擊鼓傳花等游戲活動,即滿足了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養成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樂于模仿,敢于開口參與各種英語實踐活動的習慣;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互幫互助、互相學習的團隊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樹立學良好的英語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語進行交際;滲透珍惜時間、合理安排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等等的德育教育。
六、教師以身作則,潛移默化。
身教重于言教。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深受教師、父母及社會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樂于模仿,尤其樂于在學習過程中模仿教師的行為。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們道德素質的提高:老師親切的微笑,和藹的眼神,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之中體驗一種美感,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情感同步,也促成了教與學的同步,從而使學生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平時見到同學們,老師主動用英語對他們說“Hello”“Good morning”等,既讓他們感到親切,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教學中,我們還要多關注學困生,給他們鼓勵的眼神,親切的話語,課堂上提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鼓勵他們要努力,爭取進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實施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還有教師美觀的課堂板書、教師得體的儀表、融入美術和音樂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進化的工程,它不像思想品德課那么直接,它需要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通過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而進行,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琢磨透學生,著眼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小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英語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不過我們要注意它的策略性,我相信只要我們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掌握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融德育教育宇于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的點滴中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真正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琳,王,程曉堂.《小學英語課程標準》〔M〕.(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京師印務有限公司,2012年4月第4次印刷
[2]李蘭妹;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職業教育;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