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創勛
摘要:新時代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和要求,這就必然要求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要對傳統模式做出重大轉變。本文在分析新時代職業教育政策文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并從地方政府、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面探討了建設措施。
關鍵詞:高職;師資建設;校企合作;社會服務
“十九大”報告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戰略部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就對新時代高職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能夠利用地方產業培養優秀人才,又能夠為地方經濟提供社會服務。高職教師從傳統“理論+實踐”的“雙師型”走向“理論+實踐”、“校內教學+社會服務”的新“雙師型”。因此,新時代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應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指導創新建設思路和方法。
1.建設模式
1.1新時代職業教育重要政策文件
2014年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職業教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因此,高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教書育人,還要承擔社會發展責任。
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戰略部署:職業教育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辦學和培養人才,同時高職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走向服務社會。因此,當前師資隊伍建設要走產教融合的道路:既能利用地方產業培養人才,又要能提供社會服務。
2018年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2018〕1號],鼓勵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或職工培訓方案,實現人員互相兼職,相互支持。這就意味著新時代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從單純的加強教學能力擴展到為社會服務,從校內培養擴展校企合作培養。
1.2新時代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根據新時代教育政策,當前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要在傳統模式上改革創新。從傳統的學校內部建設為主體、教學科研能力為內容、服務學生為責任,擴展到以校企雙方為建設主體、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能力為內容、服務學生與服務地方經濟為職責,通過產教融合打造一支開放型、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能夠為學生和社會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師資隊伍。如下圖1所示:
圖1 新時代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如圖所示,該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培養能夠承擔校內外人才培養和技術服務的綜合型教師。
2.新時代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2.1地方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
高職院校隸屬于省市地方政府,與地方經濟息息相關。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方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和支持措施,通過政策和經費引導高職院校從服務地方經濟出發來建設師資隊伍。如長沙地區正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可以針對文化旅游產業的需求,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要求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針對性的師資隊伍建設。此外,作為職業院校的主要經費投入者,地方政府要堅持支持與考核并行。要開展針對性的考核,根據考核結果來制定下一階段的支持政策和撥款。
2.2高職院校要堅持開放建設
一是轉變思想,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從依靠學校和教育部門培訓教師,轉變為校企合作培養教師,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和服務。如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培養,從傳統校內培訓和考核,轉向與當地物流企業合作培養教師。二是調整薪酬制度,促進教師積極參加校企合作。將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提供社會服務等納入考核指標。如優秀教師考核中,將教師下企業掛職時間、橫向課題數量、社會培訓服務次數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三是鼓勵教師團隊參加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政府牽頭、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開展產教融合項目,為教師團隊打造校企合作的平臺。如長沙市政府與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產業開展聯合項目,共建長沙市物流人才培訓基地,通過該平臺建設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四是重視青年教師培養。青年教師是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關鍵所在,是實現師資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發揮青年教師干勁足、熱情高的優點,將他們作為校企合作師資建設的主力,通過企業資源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2.3加大企業參與力度
首先,企業要轉變思想,充分認識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習總書記在2018年博鰲論壇上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術工人來制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術工人的工藝化操作,也很難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因此,企業應從創新的高度、從提升生產效率的角度來看待和參與校企合作。
其次,通過政策和財稅優惠引導企業參與。地方政府通過政策優惠、減免稅費等,讓企業在參與校企合作中得到實惠,從而主動參與到高職教師培養項目中。如長沙市正在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城市,可選定龍頭企業與長沙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合作建設師資隊伍。要明確企業的責任和權益,在前期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和考核指標,在達成培養目標的情況下給予政策支持或稅收減免。
最后,通過校企合作的實際效益推動企業積極參與。高職教師應主動向企業提供服務,如通過橫向課題研究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開展員工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素質等。通過校企合作創造的實際效益,讓雙方受益從而積極主動的開展持續合作。
參考文獻:
[1]吳勇軍. 以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高職教育優質發展[J].河南教育,2018(4),3-7
[2]左坤,陳韻妃. 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南京范式[J].江蘇教育,2017(4),61-63
[3]林亮.一流的產品要由一流的技工來制造[N].經濟日報,20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