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摘要:戲曲是門綜合藝術,它包括表演、導演、舞臺美術等一系列藝術部門,舞臺美術從廣義上講是指戲曲舞臺上除導演外的一切造型因素,而狹義的舞臺美術則主要指舞臺的繪畫、布景、造型、道具等藝術過程。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的舞臺美術側重傳神與寫意,具有舞臺藝術的假定性的特點。
關鍵詞:舞臺美術;戲曲表演;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046-01
舞臺美術設計著力于對人物角色及舞臺情境的渲染,在審美意義上與作品產生共鳴,通過舞臺布景、燈光、人物等舞美設計,來揭示出劇中的美學特征。中國傳統戲曲有它自己對舞臺空間的表現——這是一種想象的空間,舞臺美術為戲劇服務的形式由抽象到具體,由虛擬到現實,無論是化妝,還是服飾,從視覺到聽覺,只要是表演需要,貼近生活原形。
一、突破傳統獨具一格
中國戲曲的砌末傳統,就是在承認戲曲產生景的獨特途徑——從表演中產生景的前提下形成起來的。傳統的砌末,在為動作服務,做為表演的一種工具這一點上,是非常突出的。但它又過份依附于表演,作為造型藝術的作用沒得到充分的發揮所用,它和劇本的聯系是不密切的。我們很難從一出戲的砌末運用上明確地感受到戲的思想、體裁、風格上的特征,如何更強烈地渲染演出氣氛,制造戲曲所需要的情調,如何把一出戲的風格在造型藝術上鮮明化起來,更積極地從思想意識上影響觀眾,幫助觀眾更正確深刻地認識這出戲。所有這些對于傳統砌末來說,往往是缺乏力量的。當今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層出不窮,我們的布景設計更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表現形式上,這就需要舞臺設計師先要突破一些刻板的舞臺技術框框,那么設計手法要想具有獨創性,能夠獨具一格,創造出適應于新內容的新形式,就必須有魄力、有見識地打破舊的形式的束縛,充分利用新的先進的舞臺技術,以豐富表演。例如在戲曲演出中就應當加強燈光的“威力”,用光和光色的變化營造出舞臺氣氛和演出所需的環境等等
別林斯基說:“風格就是思想本身”。風格同時也代表了藝術家的藝術生活,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舞臺美術師要想發展自己的創作個性,只有根據自身的條件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逐步形成并豐富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
舞臺美術家,首先是個藝術家,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從多方面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要求,體驗生活也就是生活實踐,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它是進行藝術創作的基礎,藝術形象植根于現實生活,藝術形象的創造,是從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直接的或間接的感受開始的。他的生活記憶越豐富,情緒記憶便越活躍,形象思維就會更活躍,同時要以豐富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正確的世界觀作為對生活的看法評價以及他整個創作活動過程的指導,反之,他的作品必將走向正確的反面,更別說個性了。做為戲曲舞臺美術師,還要有很好的繪畫表現能力,能夠把自己的創作意圖很好地表現在圖上,同時還應具備文學修養,物質材料運用,燈光,服裝等一系列與表演有關的知識這就需有很好的藝術修養,因為它是我們從事藝術創造所必需的各種藝術規律性的知識、本領的培養,鍛煉,積累和掌握。
二、理解作品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
京劇舞臺美術作為京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弘揚民族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意義,如何繼承與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既要創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舞臺設計,又要注意保持京劇傳統戲曲中的精華。傳統京劇舞臺設計一般比較簡潔.一桌一凳即是高山大嶺,一杯一盞即成鴻門大宴,可以說是夸張到了極點,而觀眾卻也能夠心領神會泰然接受,誰也不懷疑一條馬鞭就是一匹馬,兩面小旗就是一輛車。在京劇舞臺上也有繁者,從后宮的鳳冠霞被,到武官的大靠盔甲,乃至老生的髯口,青衣的水袖,無不精工細作美灸美侖。傳統京劇的舞臺突出服裝色彩的濃重艷麗,化妝的臉譜化,舞臺布景、道具的靈活性,著重于為演員的表演提供空間想像,是值得我們深人研究和借鑒的。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劇目舞臺上的布景、道具擠得滿滿的,本來不大的舞臺卻裝上一個碩大的旋轉臺,使得表演區十分窄小,限制了表演的發揮,也不利于流動演出。有的現代戲,服裝制作十分粗糙,特別是表現貧苦的勞動人民,服裝大多是補丁加補丁,青一色缺乏藝術上的加工和處理。這跟傳統京劇考究的服
裝相比,無論是設計還是制作上都相差甚遠。京劇《別窯》中的王寶訓,雖然淪落為貧家之女,但她的服裝卻不是補丁加補丁,而是青衣素衫,無論是頭飾還是腰帶都做了精心的設計,既體現了貧寒的家境,又表現了人窮志不窮的內心世界。
“戲有戲法,真假相雜”,舞美設計不論在什么樣式的舞臺和劇場演戲,舞臺設計都不必追求和自然狀態一模一樣,舞美設計更不用以假代真去復制自然形態,可以針對各種材料的固有特性,用象征、暗示、隱喻、抽象的方法使觀眾聯想。這開闊了舞臺布景材料的選用、舞美設計燈光功能的發揮,可以創作出各種舞臺裝置樣式以適應不同演出的需要。寫意的風格形式不在于描繪景物的繁與雜。舞美設計黃賓虹說過:“景無有不可畫,在于如何畫得妙舞美設計,三筆兩筆是為簡,千筆萬筆也是簡,畫得多是豐富,畫得少也是豐富,以一當十是為妙。”聯想到舞美設計方面,關鍵是看能否將劇中的精神舞美設計亮點表現出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人們通過舞臺設計理解作品,在設計當中,也應注意到舞美設計,一味迎合社會與大眾某些所謂要求,就可能陷入設計的困境,失去設計引導社會與生活審美的個性和時尚特色,所以,要處理好設計審美的共性與個性。舞臺設計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舞美設計從傳統的戲曲布景到現代的舞美創意,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欣賞要求也在變化,舞美設計舞美設計者們應當不斷探索,總結經驗,讓我們的舞臺更加好看。
三、舞臺空間設計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舞臺表現設備的不斷更新,聲光電等高科技的舞臺空間在戲劇、歌劇、話劇等空間中廣泛應用,科技的介入得到了觀眾普遍認可,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受。在戲曲舞臺空間設計同樣也要重視高科技的應用。多媒體數字化設備的使用,增強舞臺空間的時尚現代感,提高了現代戲曲舞臺空間的審美性和觀賞性。舞臺空間中機械設備的自動智能性,自動升降臺、LED屏幕、旋轉舞臺、新材料的普及,為戲曲舞臺空間布景樣式的表現提供自由,迎合了現代消費群體的審美需求。
為了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情趣與品位,現代戲曲的舞臺形式也在發生著變革。現代昆曲《西廂記》通過運用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增強舞臺空間的時尚現代感,通過在舞臺環境中運用LED屏幕和玻璃舞臺,充分調動現代舞臺的一切多媒體數字化設備,綜合運用燈光、色彩和音響等一切表現手法,增強舞臺環境的視覺沖擊力。這種虛實結合的非寫實舞臺布景樣式,更好的表達昆曲《西廂記》美輪美奐的舞臺氛圍。這樣,不僅使演員在舞臺上不用太多顧及實景,而可以高度自由地根據劇情所需施展自己的演技,而且也使觀眾在充分自由的聯想中產生對舞臺自由變幻的審美感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舞臺美術設計的根本在于滿足人們的精神享受需要,而對于設計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緊追時代的潮流展現現代化的時尚元素,還不能丟失民族傳統的精神內涵,在舞臺美術的設計理念中,充分有效的結合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精髓,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在設計過程中,必須使用更多創新性的元素,摒棄傳統、落后的觀念,綜合考慮觀眾的接受能力。作為設計者,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考慮受眾人群需要什么樣的作品,包括受眾圖形認知水平、對自然美的期待等,也可適當融入生活化的元素,這些都更能夠打動觀眾,獲得更高認可度。
因此可以說,思維創新是舞臺美術設計創新的根本所在,更多地關注設計的細節,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更好地體現舞臺美術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