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紅
摘要: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聲樂,是一門專業性和技能比較強的技能課。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聲樂的教育教學也在不斷地尋求改革發展的道路,本文就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大綱、教材的選用、教學模式、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幾點想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聲樂課程;聲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4:6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34-01
一、教學大綱的編寫
l.明確教育受眾。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不是培養歌唱家,而是培養能唱會教的幼兒聲樂教師,其側重點在兒歌的演唱指導與教學能力的培養上,以保證學生日后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聲樂教學工作,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受眾是學齡前兒童,合理規劃聲樂理論與實踐,以及兒童歌曲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這不僅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更是將來勝任幼兒園工作的關鍵。
2.注重課程安排與技能分布的合理性??茖W的安排課程內容,才能更好的體現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培養。一方面,在基本聲樂技能訓練與傳統聲樂曲目的選擇的基礎上,加入幼兒歌曲演唱、彈唱部分,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特點。另一方面,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內容上,注重學生的基礎,將理論學時縮小,加大實踐訓練的學時,同時豐富實踐學時的內容,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有針對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解決教育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教材的選用
在教材選用方面,大多數聲樂教材主要針對于有一定聲樂基礎,并掌握一定歌曲表現技能的學生使用,而文科生源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基礎普遍薄弱,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能夠適合學生演唱的曲目少之又少,所以聲樂教材的選用應結合新課改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貫徹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主要側重學生未來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工作實際。一方面可以選擇曲目難度不宜過大、由淺入深的歌曲,旋律優美,風格不同的中外優秀聲樂作品,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的選擇教材,或者自己編制教材,方便教學。
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l.階段式的集體教學為主。集體課教學模式是將學生以班級形式集中在統一的教室,統一傳授聲樂課程知識點,這類教學模式適合第一學年,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的階段,主要目的是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避免重復式教學內容的出現,集體授課有充足的課堂時間傳授聲樂理論知識和訓練學生發聲技能,通過集體教學可以增加練習時間,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在互相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對聲樂理論與實踐的能力。
2.以小組教學為輔。小組課教學適合具備了一定的聲樂理論和技能的階段,這種模式解決了教師傳統“一對一”傳統重復教學勞動問題,同時文科生源的學生,音樂基礎大多數為零基礎,同時嗓音條件也參差不齊,小組課可以把同樣聲樂基礎或聲音條件的學生組合到一起,形成六到十人聲樂小組,解決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通過集體課與小組課的穿插,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3.一對一強化教學?!耙粚σ弧蹦J脚c集體課模式結合的授課方式,能夠發現個體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提出解決方案,有針對性的解決難點,強化演唱技能技巧,這種教學模式既體現了從整體到個體,有體現了從基礎到拔高的專業教學特點,也為具有一定水平、積極要求進步的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同時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多種評價方式并存
l.突出學習過程評價。課堂還課是聲樂教學的重要評價途徑,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注重培養學生平時的課堂還課質量,提高課下聲樂作業練習意識。同時結合師生課堂提問,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
2.學生互評法。通過學生互評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聲樂的能動性以及聲樂教學方法的判斷力。這種評價方式需要老師的參與配合,對于學生之間未能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或者就在。
4.理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評價。指引學生實行學習方法的變換,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從而讓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更加牢固,從事工作以后教導兒童時候也更加得心應手。
4.對學生彈唱能力的評價。幼兒教師一定要具備較好的兒歌范唱能力,讓學生能“以彈伴唱,以唱為主”,提高幼兒歌曲的彈唱能力。增加對學生幼兒歌曲伴奏能力的測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重要途徑。
五、結語
聲樂是學前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能課程,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全面而客觀的教學大綱、兼顧聲樂作品與兒童歌曲彈唱的教材、多種模式的教學模式,以及全面的評價機制等,是建設好聲樂課程的和聲樂教學的基礎,也是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