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勇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戰略的推進,重慶各界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深入基層研究,著手建立了覆蓋全市農村地區的電商平臺終端網點,全市電商平臺從數量到產量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能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電商品牌還是非常少的,建立有影響力的電商品牌成為急需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重慶農村;電商平臺;品牌;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327;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66-01
一、重慶農村電商品牌的現狀
據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社會科學院共同發布的《2016重慶農產品電商產品發展研究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2016年涉農網點共有9755個,其中第四季度營業額達到1億5226萬元,這說明重慶農產品在互聯網是廣受消費者信賴的。但是,重慶市2016年年初共有農村電子商務品臺87家,至2016年底繼續存活的不到14家,生存率不足16%,不難看出重慶市農村電商平臺在當下的發展中機遇與挑戰并存。
現存重慶農產品電商平從整體呈現多維共生的發展趨勢,天貓、京東、蘇寧等全國知名電商平臺繼續深化重慶農產品電商平臺產業布局,例如:蘇寧云商與渝北區共同打造農村電商產業園正式開園,項目總投資約900萬元;以樂村淘、三只松鼠等為代表的外地知名平臺拓展重慶涉農市場;以世紀購、香滿園等平臺為代表的本土品牌拓展融資渠道,增加投資規模;以愛果主義、天農八部等為代表的品牌強化單品致勝的專業發展方向;此外還有各級政府主導的平臺介入農村電商產業,例如:巫溪縣的紅池·中崗原、旅投集團的重慶有禮。
二、重慶農村電商品牌的建立
建立視覺形象宣明的農村電商平臺是需要將平臺命名、形象策劃與設計以及后期宣傳與推廣等領域進行系統規劃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對重慶本土電商平臺命名分析,可以看出命名方面主要從企業整體發展規劃、地域特色、行業屬性以及意境等方面進行,例如:世紀購是從新世紀百貨延展而來的,京東地方特色館是由行業地域特色進行的。但是這些命名很難展示重慶地域特色,另外還有一些區縣有地域特色的平臺命名又能代表重慶特色,又顯得過于零散,不符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因此,給重慶農村電商平臺命名是一個決定平臺生存的重中之重。
經過廣泛研究,平臺命名適合選擇名字簡介,而且有地域特色的稱謂來代表重慶農村電商平臺。因此,山里人來命名重慶農村電子商務平臺,一方面文字簡介便于識別、記憶和傳播,并一方面可以展示重慶山區丘陵地帶的地域風貌,還可以展示重慶農村產品原生態的特性。
l.平臺視覺形象建立。平臺視覺形象選取重慶農村地區地域風貌“山”原生態竹筍作為主題元素,來設計山里人的視覺形象,這預示著重慶農村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一樣在重慶大地上遍地成長,也將竹子的頑強生命力展現在標志設計中,在色彩選擇用綠色象征生態、生機,橙色象征希望、手繪,紅色象征喜慶、包容,從整體上給人一種直觀宣明的視覺形象。
2.產品視覺形象建立。農村產品由于農村農耕文化的影響,大多數農民和基層政府缺乏品牌營銷的觀念,使得農村產品往往在一種無商標、無包裝的形態下銷售,使得農村產品通常處在高品質低價格的銷售模式中,農民不能從銷售環節中獲得應有的報酬,不利于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通過將地域特色農產品進行品牌塑造,提升農村產品的競爭力,拓展農村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良好的農村產品品牌形象能夠迅速的轉換為購買力。
三、重慶農村電商品牌形象的應用與推廣
農村電商平臺品牌形象推廣方式是非常多的,一方面可以平臺微信公眾號、商城等可以進行自我推廣,另一方面也可以參加由市農委組織的春節、秋季農交會進行推廣,還可以借助重慶市各級政府的扶貧項目進行設計介入,輔助政府將農村產品送進城市圈,幫助農民精準脫貧。同時,還可以借助重慶市主流媒體平臺電視臺、重慶時報、重慶日報、重慶晚報、華龍網、大渝網等主流媒體的合作,增加品牌曝光度,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當然,拓展融資渠道,加大資金在媒體廣告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結語
“重慶農村電商平臺品牌建設研究”,是以品牌建設為出發點,采用“品牌構建+電商平臺”的創新模式,強化重慶原生態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完成電商平臺策劃、建設、運營整體性規劃,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農村產品信息可視化建設,建立實時交易平臺,讓消費者清楚、及時了解和掌握平臺中農村原生態農產品的種類、數量、生長和成熟周期等,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感和接納度,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促進農業產業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并以此形成行業優化導視,發揮品牌農產品的最大優勢,為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利用提供依據和借鑒。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J2016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