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摘要】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極為重要,西方節日大高校的流行給在大學生文化價值觀念上的影響非常鮮明,高校要從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思想工作、加強以傳統文化為主體的大學文化建設、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陣地建設、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和水平幾個方面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
【關鍵詞】西方節日 意識形態 應對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國家與黨的前途命運及我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興衰與成敗。高校擔負著培養黨和國家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歷史重任,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顯得極為重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西文化交流逐漸頻繁深入,西方節日文化逐漸在中國普遍流行,其中蘊藏的西方價值觀和文化內涵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應當理性地思考在全球化、現代化甚至是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提升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有效性、長效性。
一、充分認識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必要性
(一)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意識形態屬于觀念上層建筑,什么樣的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什么樣的旗幟、道路、方向、制度等重大政治問題。在我國,居于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這些系統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規定著我們的國家性質,指引著社會發展方向,必須毫不動搖地加以堅持。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西方從沒停止過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影響
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有著極強的現實性和緊迫性。當前,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日趨頻繁激烈,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的斗爭尖銳復雜。西方反華勢力利用人權、普世價值、宗教、節目等西方文化宣傳活動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境內外敵對勢力你唱我和,圖謀不軌,共同實施對我國推行西化、分化戰略。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應對反華、反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三)高校是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及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內在需要。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他們的價值觀取向將對國家未來階段的意識形態產生嚴重影響。當前不少大學生受新自由主義、消費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影響較深,動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高校決不允許大學生在高校階段就被不良西方價值觀深深影響。因此加強意識形態工作,高校守土有責、刻不容緩。
二、西方節日在大學生中流行現狀及原因分析調查
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問卷,共200份,回收180份,其中無效問卷20份,有效率80%。其中參與調查的大學生的學歷構成是大專36%,本科50%,碩士及以上14%。
(一)現狀調查
1.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可度明顯高于西方節日
調查顯示,大學生知道我國傳統節日5-10個的占36%,10個以上的占14%,基本都知道的占44%。而對西方節日知道5-10個的占30%,10個以上的占4%,基本都知道的占10%;中國傳統節目與西方節日相比,喜歡中國傳統節日的占88%,喜歡西方節日的占12%。顯然,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目的了解程度高于西方節日,喜歡中國傳統節日的大學生遠遠高于西方節日。
2.大學生對西方節日缺乏真正了解
調查顯示,認為是西方節日一種時尚的占8%,認為是從眾心理的50%,求新求異心理的占26%;關于西方節日真正意義、內涵和形式,40%的學生選擇“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選擇“不知道”的56%,完全知道的僅有4%。顯然大學生對西方節日缺乏真正了解,過西方節日也主要出于從眾和追求新奇的心理,以及享受西方節日的濃烈娛樂氛圍。
3.西方節日在高校宣傳多于傳統節日
在看待校園里對節日的宣傳問題時,70%的學生認為西方節日的宣傳比中國傳統節日的宣傳多;認為自己校園里的西方節日氛圍很濃的40%,認為一般的占40%,不濃的16%,沒關注過的4%。調查表明,高校里西方節日宣傳活動比較隆重,而中國節日氣氛相對淡薄。
4.西方節日在高校流行趨于普遍
在對大學生是否參加過社團舉行的圣誕節慶祝活動的調查中,有80%的學生表示去過圣誕節慶祝活動,20%的學生表示沒去過;關于是否經常過西方節日,有24%的表示經常參加,64%的表示偶爾過,而12%的學生則表示不過西方節目;對于是否贊成在高校過西方節目,10%的大學生完全贊成,選擇贊成,可以多多了解西方文化的占44%,選擇不太贊成但可以理解的占44%,完全不贊成的僅有2%。顯然,大學生對于西方節日的態度是比較接受,部分大學生對于西方節目的熱情甚至高于中國節目。
5.西方節日對中國傳統節日產生明顯沖擊
調查中,對“西方節日態度”選擇“肯定,新奇有趣”、“否定,不利于中國文化的傳承”、“應該和中國節目融合,和諧發展”、“無所謂”的分別占18%、18%、56%、8%;在西方節目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影響調查中,36%的認為相比之下更能顯示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48%的承認西方節日在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中國節日的地位,10%認為西方節日已經完全代替了中國節日,6%的認為西方節日對中國節日沒有影響。在中國慶祝西方節日,認為利大于弊的僅有4%,認為弊大于利的占26%,說不清的占70%。調查表明,大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西方節日對中國節日的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對西方節日接納的同時也具備一定防范心理。
(二)原因分析
在認為西方節日在中國高校盛行的主要原因的調查中,28%的大學生選擇“崇洋媚外”,選擇‘‘西方節目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有14%,認為是“商業炒作”的占了82%,選擇“西方節日形式輕松,時尚”的有38%,認為“西方節日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占8%,選擇“西方國家的文化宣傳影響”占30%。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然,“商業炒作”是西方節日在大學生中流行的最主要因素,西方節目的形式和方式、西方文化宣傳、大學生崇洋媚外也是主要因素。課題組再對20多余大學生進行了隨機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基本相符。
總之,除了以上的主要原因之外,造成西方節日在高校流行的原因有還很多,比如:中國對傳統節日的不夠重視、當代大學生個體意識較強、大學生自身價值觀存在多元化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待提升等等。當然,值得警惕和防范的是西方趁節日輸出之機,在文化宣傳中運用隱性手段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等風險。
三、西方節日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的消極影響
西方節日在我國的盛行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給我國當今的傳統文化、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尤其是在大學生中影響更為明顯。雖然有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增進了解等積極作用,但其消極影響尤其值得我們警惕和防范。
(一)不利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
在西方節日的流行中,大學生中間產生了崇洋媚外等的錯誤認知,甚至一些辨別能力不強的大學生會直接將表面的現象延伸到制度的差異上來,認為社會主義制度不如西方制度,繼而影響到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現代大學生消費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其中節日消費是大學生校園消費的一個重要形式。大學生在過西方節日時膨脹的消費欲望和虛榮心導致了非理性高消費行為。雖然消費觀是由個人的思想品德,興趣愛好以及消費常識等因素綜合決定,但是西方節日客觀上為大學生的高消費行為推波助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消費觀。
(三)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文化
西方節日在校園的流行的確給大學生節日觀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西方節日有其深刻的產生根源、文化內涵和現實基礎,受歷史宗教文化影響深遠,有明顯的宗教色彩。這些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心理、民族倫理、民族意識和民族風格。
(四)不利于中國的文化安全建設
在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中,已赫然將維護和推動其文化價值觀的全球性統治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三大組成之一。大學生盛行過西方節日,反映了傳統文化作用和地位的下滑。這種現象的蔓延,將會嚴重地危及到我國的文化安全。
四、西方節日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影響的應對策略
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政府、社會共同努力,要結合時代發展特色,與時俱進,提高效率,進行創新。高校要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同時,要引導大學生更好的繼承和創新我國傳統節目文化和吸取西方節日文化中有益的元素。
(一)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思想工作
習近平同志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現在,意識形態工作和宣傳思想工作的環境、范圍、對象、方式都變化很大,但“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絲毫沒變,也絕不能變。我們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高校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善于運用宣傳思想工作這個看家本領和政治優勢,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分析研判和戰略性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以傳統文化為主體的大學文化建設
大力宣傳中國傳統節日所蘊涵的民族精神與文化,促進大學生的文化自覺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是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必然要求。要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引導大學生了解節日及節日文化的深刻背景、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日常宣傳思想教育活動之中,深入開展傳統節日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三)加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陣地建設
2014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努力掌握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使互聯網站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里,互聯網的影響和傳播的范圍無限擴大,信息載體多種多樣,高校要占領互聯網陣地,爭做互聯網上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者。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美國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向中國進行文化價值滲透的最重要方式。為此,我國也應該采用相應策略,在互聯網上既要加強對以美國為首西方文化滲透,又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首先,我國應該盡快從法律層面對完善互聯網規章制度,從嚴規范大學生文明上網,提高大學生的互聯網自律性。其次,就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監控防范西方文化的漸進漸腐,保證大學校園互聯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再次,在互聯網加強中國文化的教育宣傳,加強對中國傳統節日內涵解讀和節日氣氛渲染,讓大學生更多懂得中國文化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情懷。
(四)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思維能力和水平
高校通過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意識形態的敏感性,幫助大學生提升認識西方文化的能力和水平,讓大學生能自覺意識到其危害性并主動進行防御。在面對社會上出現的與西方有關的現象能夠主動分析和判斷,主動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學會透過現象、揭露本質。大學生還可以積極參與到傳統節目文化教育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公益活動、志愿服務、校園活動等等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在實踐中感受傳統節日文化背后的內涵和意義,自覺地把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的教育貫穿于自身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中的優秀的價值觀念。最終使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傳統美德在我們大學生的身上得到內化和升華。從而幫助大學生學會主動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