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摘要】新形勢下我國金融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行業的風險性,影響了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對我國新形勢下金融管理體制改革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新形勢 金融管理體制 改革
金融是我國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金融管理是國家為了保證貨幣穩定以及供求平穩制定出的貨幣資金管理制度,是我國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金融管理的實施情況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發展效果。新形勢下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給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風險。為了推動我國金融行業健康高效發展,需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使金融管理更好的滿足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
1我國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助于提高金融管理成效
我國的“一行三會”是我國金融業管理的主體,但是由于不同地區之間金融發展存在差異性,使得我國金融業管理主體在金融管理中出現信息失真問題,加強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有利于各地政府對金融發展的方向進行規劃,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指導,進一步提高金融管理的效果。
1.2有助于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
金融管理體制中的監管機制是維持金融業發展的有力支撐,有效的金融監管體制,會保證金融機構合理合法的開展金融業務,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建立和完善規范化的金融監管體系,有利于政府與金融機構二者之間能夠開展有效的全面地監督管理,并使金融機構受到多種規范化管理體系的約束,確保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的合法性,所以加強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可以有利于完善金融機構的監督體系。
1.3有助于推動經濟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是各地政府所追求的目標,政府金融管理體制的改革可以充分加強各地政府對金融管理的調控能力,弱化中央對金融發展的內控能力,并增強各地政府發展地方金融業的信心,激發地方政府發展金融業的積極性。此外各地政府可以大力開展利于經濟發展的地方政策,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2我國金融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目標不一致
中央與地方對金融監管的目標不同,在金融政策制定實施方面容易產生偏頗。中央與地方金融管理的職責定位不同,中央金融監管注重對金融市場的全局穩定性的管理,而地方政府則想擴大強化金融職能,并通過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調整來實現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地方政府對金融規模收縮調整能力尚且不足,尤其是當地方金融政策與中央金融政策存在差異時,容易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進而加大金融市場的風險。
2.2職責定位不清
由于中央與地方監管職責劃分不清,容易出現監管真空或重復監管,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進步,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互聯網金融出現了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等模式,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缺乏監管,如對于網貸平臺,中央并沒有進行監管,而地方政府并未對一些網袋平臺公司的金融業務和內容進行有效的監管,這就出現了監管真空問題。地方金融管理中也存在權責失衡問題,地方政府對金融風險處理能力欠缺。2006年國務院批準各地方政府負責處置金融風險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央銀行對省級政府的金融風險處置金并不具有可執行性,導致省級政府對金融風險處置的執行能力較差,所以不能引起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風險的重視,造成金融監管力度不足。
2.3管理架構不健全
當前我國金融管理過程中存在職能缺失、金融約束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我國的地方金融辦缺乏對應的中央上級部門,因此金融辦的金融職能缺失,因此導致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約束能力不足,同時地方金融管理部門不健全,金融管理職能不全面,金融管理經驗方面欠缺等原因,因此急需建立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部門,保障地方金融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2.4風險監管不到位
地方政府在金融管理過程中既要積極推動地方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還要進行風控監控,嚴格防范金融市場中存在的潛在風險。但實際情況往往是地方政府竭盡所能促進地方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而忽視了對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防范。并且有些金融管理部門在金融監管過程中較為隨意,經常出現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3新形勢下金融管理體制改革措施
綜上可以看出,新形勢下我國金融機構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這些潛在的風險因素對于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促進我國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穩中增長,加強金融管理已經勢在必行。
3.1優化金融監督管理的相關制度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金融業開始飛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金融面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方面的雙重挑戰。面對國內外市場的雙重壓力,我國金融管理機構為了實現快速發展,就必須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管理制度,不斷優化我國金融監管手段,依托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對金融機構的相關活動進行監督約束。在此基礎上,通過將金融管理融入到金融機構中,促進金融機構的全面發展。在金融監管體系的制約下,金融機構的各項經濟活動有法可依、有度可循。為了保證金融機構開展活動的合理性,創建和諧共享的金融市場環境,使得金融機構在良好的市場環境中開展活動,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管理的監督職能。除此以外,為了保證金融管理系統的法律效力,需要對金融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全方位的優化和改進。將優化后的金融管理制度體系應用到金融機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控制能力,更好地服務于金融行業的監督管理行為中。因此,優化完善金融監督管理的相關制度,可以有效的摒除金融行業中的潛在的風險因素,對于維持金融行業的穩定有重要的作用。
3.2提高金融管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近年來市場競爭逐漸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受此影響,金融機構的發展也受到一定的波及,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下,金融機構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經營狀況動蕩不安的被動局面,甚至出現金融機構不堪重負關門倒閉的情況。針對金融市場這一現象,為了營造適合金融行業發展的社會環境,構建完善的金融管理體系已經刻不容緩。金融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管理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確保相關人員以規范合理的行為開展相關管理內容。因此,越來越多的金融管理機構開始投入一定的成本提升金融管理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升金融管理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的手段較多,常見的方式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加強金融管理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訓。這里提及的素質培訓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通過專業素質培訓,使金融管理從業人員以合理規范的方式和行為開展相關管理工作;其次,為了有效約束金融管理人員,需要構建合適的金融管理制度,確保金融管理從業人員可以采用合適的方式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第三,注重以人為本的宗旨,強調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增強金融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金融管理工作質量、效率的雙提升。
3.3轉變金融營銷方式
在我國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面對來自國內市場和國外環境的壓力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尤其近年來市場競爭逐漸呈現出白熱化的趨勢。因此,為了從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轉變金融營銷方式是一種有效的實現路徑。所謂的轉變金融營銷方式,就是將傳統等待客戶的方式轉換為積極主動拜訪客戶的方式。這一方式的轉變,可以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認識到強化金融服務對其發展的重要性。通過積極收集整理客戶信息資料,主動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可以保證營銷工作與宣傳工作的效率。
3.4促進金融業務創新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積極開展金融業務創新工作是有效的途徑。在充分結合企業實際現狀的前提下,創新性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循環貸款,可以有效地提升資產辦理效率。此外,可以與當地稅務部門協同工作,共同監管企業風險,并且參考企業發展現狀,繳納一定額度的信用貸款,降低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5提高客戶服務效率
客戶對于金融服務的滿意度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眾所周知,信用貸款是金融行業的重要業務之一,因此,簡化貸款審批手續、降低貸款準入門檻、優化貸款辦理流程、提升貸款服務水平是提升客戶滿意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4結束語
金融行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面對眾多的潛在風險。為了保證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對我國傳統的金融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通過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制度、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創新金融業務、提高客戶服務效率等方式,充分發揮金融管理的作用,不斷提升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