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娟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下,教育教學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全新教育體制的基本要求,必須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和優化,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基于移動互聯網,形成了慕課、翻轉課堂和在線教育等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將課程資源和信息技術加以整合,再建立混合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本文針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分析,從而為旅游日語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旅游日語課程 混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166-02
一、構建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當前,純日語與語言與旅游有關知識資源非常豐富,然而語言+旅游專業技能資源相對匱乏,尤其以中日雙語旅游最為稀缺。因此,在旅游日語課程教學階段,為了實現對旅游日語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需要展現中日雙語和“語言+技能”的教學資源庫,繼而促進旅游日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培養諸多旅游日語專業人才,滿足市場對導游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模式。因此,為了滿足全新教育體制對教育教學的相關要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下,加強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混合教學模式將傳統學習方式與網絡化、數字化學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該模式的影響下,不但有利于教師發揮其啟發與引導的作用,而且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提升,其自主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得以提高。具體來講,混合教學模式以在線教育、翻轉課堂和慕課等為基礎,其是資源化、網絡化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通過構建混合教學模式,并且將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在旅游日語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視角發生變化,由教向學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的方式具有多樣性,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各種軟件準備課程,向學生上傳、分享教學任務等,使得課程教學環節和過程得到優化,因而有助于課程教學效果的增強。[1]因此,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通過構建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等。
二、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踐
(1)前端分析。旅游日語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材。該課程具體參考了日語導游證、日語導游講解技巧和規范等要求,按照導游工作的實際工作流程,整合教材中的內容。本文以《景區景點講解》教學單元為例,選擇國家5A級旅游景區長白山景區作為學習的范例,在教學期間,選擇長白山天池為講解內容。第二,學情分析。對于本課程的授課對象,是旅游日語專業三年級的學生,這些學生具備了日語的寫作、會話和閱讀能力,然而在日語應用上還有待提升。[2]第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景區景點的日語導游講解標準,掌握長白山天池和長白瀑布群等景點的知識。能力目標是可以完成日語導游的講解,了解日語導游講解的技巧與方法,提高日語口語的表達能力。素質目標為提升旅游禮儀的素養,增強學生的國際服務意識。第四,教學難點和重點。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服務要求與實景模擬等為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日語導游講解能力。為日后做好國際導游奠定良好基礎。
(2)教學策略。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為了確保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構建,應該合理地運用移動互聯網,對混合教學模式實施設計,將該教學模式應用在實踐中。在設計旅游日語混合教學模式時,需要高效地開發與利用互聯網資源,繼而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借助于騰訊微云,發布與分享教學資源,尤其是運用騰訊地圖的街景功能,達到全景導游的效果,通過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直觀和立體的現場場景,從而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3)教學活動的設計。通常情況下,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具體是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該課程的課程準備是教師課前向QQ群發布鏈接,學生可以提前掌握學習任務,或者觀看騰訊微云上發布的微課以及視頻、音頻資料,掌握日語導游的語言特點,講解的方法和技巧等,并且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日語導游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情境,服務對象為日本游客,學生則是本次長白山之行的導游員,帶領游客參觀長白山天池。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作出示例講解,學生通過學習講解的內容,了解服務的儀態和儀表,為恰當地運用日語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學生結合具體的內容和要求,體驗如何進行標準化的日語導游講解。此外,采取團隊合作的形式,各個小組的學生代表運用騰訊地圖,模擬實景導游,學生在日語口語練習過程中,教師為其進行在線測試,自動記錄練習的正誤,確保教師能夠全面地掌握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程度。[3]
為了確保旅游日語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做大限度的提升,教師要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下,強化對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通過設置拓展訓練,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其自行設定導游路線,選擇景點撰寫導游詞,每個小組選出兩名代表實施展演。在該環節,學生利用日語語言訓練軟件,開展語音和聽力的練習,在逐級過關中,達到鞏固學習到的日語詞匯的目的,而且也練習了口語與聽力。在課后拓展環節,學生借助于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終端,也可以隨時講解和聯系,通過運用比較豐富的信息化手段,強化對日語導游詞的練習。近年來,與導游相關的App應運而生,學生可以利用App進行導游詞的講解,實施跟讀訓練,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導游詞的語速和語調,學習比較優美的導游風格和發音,不斷提升自身旅游日語的表達能力,形成獨特的導游風格。[4]學生借助于軟件錄制同步講解,然后將其在線傳給教師,教師作出評價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豐富其旅游日語的知識。此外,教師將優秀的作品上傳分享,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繼而提高旅游日語課程教學質量。總而言之,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為了促進旅游日語課程教學的有效進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社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那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發揮互聯網的作用,然后加大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力度,并將混合教學模式合理地運用在旅游日語課程教學中,從而為優化旅游日語課程教學效果創造有利的條件,為社會培養越來越多的旅游日語專業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場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在旅游日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確保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職業道德和文化修養等均得到提升,應該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的作用,通過有效地運用互聯網,著重構建旅游日語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為旅游日語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的途徑,從而實現對優秀導游員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陳瑤.基于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旅游日語專業日語導游課程《景區景點講解》教學單元實踐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6(2):89-91.
[2]吳玉丹.淺論旅游日語教學方法[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1):24.
[3]于愛波.探討旅游日語中的敬語及靈活運用[J].現代交際,2017(19):75.
[4]黃薇.基于ESP到JSP視角下旅游日語課程設置的需求分析探討[J].高教學刊,2017(24):49-51.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