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肖利
【關鍵詞】 職業學校;教學方法;教育質量;實踐能
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55—01
教育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的要求,能從事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要求有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還應具備較強創新能力。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教育教學方法,因此,我們要在職業教學中把提升教育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讓職業學校的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發展,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就業創業,真正成為有用的勞動人才。
一、提升教研能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要求教師要重視教研活動,全力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能力本位原則,按職業能力要求組織教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從學生本位入手,使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相適應。職業教育中不但要使學生在文化知識、專業知識、技能技術上提升,還應有豐富的情感及社會活動能力。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適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等,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應采用試驗法、角色轉換和實際操作等方法,在知識教學中選擇討論、活動、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質量。總之,教師應以具體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職業學校教師應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來選擇確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基礎知識薄弱,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應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按照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素質、認知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文化知識、職業知識、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發展。剛入學的學生,由于思維比較活躍,教師應采用直觀教學方法,例如參觀、演示、視聽等。對入學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學生,教師應采用講授法、媒體演示等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大信息量,獲得較為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對理性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最好采用直觀演示法和情境教學方法。還應根據同班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個別輔導,個別談話,建立班級興趣小組,使他們共同提高,最終達到全面發展。
二、提升專業素養,更新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要參與學校的教研教改來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探討教法、課堂模式和校本教材的開發等,還應參與職業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要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特點來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師要以市場為導向考慮社會需求,確保課程緊跟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生涯的需求,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水平、教學能力、教法的熟練應用,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關鍵性作用。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強化實踐性和應用性,突出學生的探索性和創新性,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行為導向等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升教學組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個別問題無法解決時,需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可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主體責任意識。使他們學會傾聽、分享,樹立團隊意識。教學中,教師應多使用合作學習法,使所有學生都能合作探究,提升互助合作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采用情境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場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情境教學的展開而參與其中。同時,還可以在班上組織模擬“求職應聘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前有所認識和理解求職應聘的環節和重點。根據學生的學業和專業特點,設置不同的人才招聘情境,學生以應聘者的角色出場,與招聘人面對面交流,使理論學習與就業拉近了距離,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目標。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運用活動教學法、范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勤于動腦、動口、動手,以學生為中心,自由靈活地展開教學。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形成正確的理念,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