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健
【關鍵詞】 單親家庭學生;教育策略;轉變觀念;關愛;心理健康檔案;家訪;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31—01
家是一個可以使孩子擁有安全感、歸屬感和愛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場所。婚姻家庭關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條件就越好。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許多的婚姻家庭走向了解體,單親家庭已成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群體。通過對隴西縣義務教育階段單親家庭學生情況的調查和原因分析,我們迫切感覺單親家庭學生成長問題嚴重,他們需要來自家庭、學校、老師、社會全方位的關愛。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家教觀念,培養單親學生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家教對孩子的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如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從對本校家長的調查來看,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走向了兩個極端:要么對孩子要求過高,動輒打罵;要么對孩子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這就導致學生心理也走向兩個極端:對要求過高的家長,學生心理常處于恐懼狀態,性格內向,甚至為免打罵,有的還學會了撒謊,報喜不報憂;而放任自流的家中,學生心理則過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難顯成效。為此,我校加強同家長的溝通,分析利弊,轉變家教觀念,實現家校聯合,共同培養學生健康心理,使得學生由原來怕開家長會演變成了盼開家長會。轉變家教觀念,為培養學生健康心理開辟了一方樂土。
二、對單親孩子多給予鼓勵和關愛,保護其自尊心
單親家庭孩子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愛,心靈受到了創傷,隨之而來帶來的精神壓力過大。有的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進取心,學習較差,破罐子破摔。他們既自卑,又很自尊,所以我們切不可用“笨”、“壞”等字眼去刺傷他們,更不能用他們不幸的家庭來損傷他們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們也是無辜的,要鼓勵他們振作起來,面對現實,自強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鑰匙。心理學家認為:“贊揚、勉勵,可鼓舞勇氣,提高信心。”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尊重他們,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三、改變教育方式,尋找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策略
作為教師,要教育學生不歧視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同學,更不要諷刺和挖苦。平時,要和家長多聯系,互相交流了解他們在家、在校的學習、生活和活動情況,要主動和他們交朋友,和他們多談心,讓他們認識到:這些不是他們的過錯,如春風般拂走他們心靈上的陰影,鼓勵他們把不幸轉化為力量,給他們精神上的慰籍,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獲得父母之外的愛的補償。同時,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嚴格性,針對他們特殊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個別輔導、談心、家庭訪問等,糾正他們身上可能有的諸如成績不良、遲到、曠課、情緒憂郁等缺點。
四、建立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以便能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我們要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掌握不同家庭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家訪、座談、問卷調查、書信、網絡等方式做進一步的了解,對他們有關的心理問題要分析透徹,切實找到切入點,對發現的問題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輔導和幫助,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能信賴自己,讓他們時時刻刻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去看待和處理問題。
五、勤家訪,多聯系
家庭是教育學生的重要陣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許多單親家庭子女之所以會成為后進學生,一般都和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夠負責任或教育不得法有關。為有效地教育和幫助單親家庭子女健康成長,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多向家長講孩子的進步和長處,對存在的問題,交換意見時注意方式和策略,這有利于孩子認識提高和改正錯誤。教師要用平等身份同家長溝通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讓家長明確作為父母的責任,多為孩子著想,減少單親帶來的負面影響,配合學校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時,要使家長認識到對子女放任不管是違法,是罪過,不配為人之父母,進而啟發家長的良知,為子女做好表率。
六、為單親家庭提供幫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會教育氛圍
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心病”,心病還需心來醫。家長和老師的真誠關愛能夠彌補家庭破裂給他們帶來的一些創傷,不過,社會上的一些偏見依然會讓孩子有一些心理陰影,為此,全社會的關注尤顯重要。當地團委、婦聯、民政部門可以開展一些單親家庭的游藝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單親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長感受到社會的認同。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對于單親家庭的幫助和服務。團委、婦聯、民政部門、社區及時關注本區內單親家庭的生活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給這些家庭提供幫助,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而不是歧視和排斥。
(本文系課題“西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單親孩子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以甘肅省隴西縣為例”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150)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