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關鍵詞】 班級管理;賞識教育;自信心;激勵;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37—01
賞識教育是基于心靈之上的一種理解和激勵。賞識應用于小學班級管理中,就是教師對學生充分的認同和贊賞,幫助學生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自主意識,促進學生生命的幸福成長。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賞識來戰勝自己的恐懼與自卑,讓心靈有一種安全感。這種讓心靈有安全感的過程便是一個找到“我能行”的感覺的過程。賞識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找感覺,嘗甜頭”的教育。
一、通過賞識教育,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做錯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心理壓力較大,自卑、自責。這時,他所需要的是幫助、安慰。有些班主任為了教訓學生,往往采取比較嚴厲的批評。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學生喪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若此時班主任能采取明智寬容的態度,幫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難,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不僅能讓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任,成為知心朋友,同時使學生能更加擁有信心,奮發向上。
二、通過賞識教育,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都基本相同,但他們最后的成就都會大相徑庭。這說明老師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賞,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任何一個特長都要肯定,幫助發展。有些班主任在教育中往往會出現這種言語:“別做夢了,看你像這塊料子嗎?”“別異想天開了,管好你的學習,考上大學才是正事。”也許教師的一句話會壓制學生的某一想法或上進心。作為班主任要學會欣賞,并正確引導,使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資得到充分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三、通過賞識教育,有利于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
有些班主任在班會上喜歡指出班中存在的種種不足,批評這個,批評那個,而對于班中存在的好現象卻輕描淡寫或者只字不提。他們認為對學生要求越嚴格,學生的行為就會越完善。其實不然,只有集體有了凝聚力,學生熱愛集體,能為集體著想,其行為就會規范。每周班會課時,我都會對那些做了好事、為班級爭得榮譽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做能給學生一種感覺: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優秀的同學真多,我也應該為集體爭光。從而激發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和信心,增強集體凝聚力。
四、如何在班級中有效開展賞識教育
1.賞識教育要以肯定性評價為主。在教育學生時,班主任要不斷在學生耳邊加油、鼓勁。學生畢竟是學生,都有一顆好動、好玩之心,稍缺乏督促,學生的懶惰之心就會滋生。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在實際的工作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上課鈴聲已落,可很多同學還未做好準備。這時,如果發現并及時表揚了最先坐好的幾位同學,全班同學都會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時整個教室的氛圍是和諧融洽的。而相反如果你此時“啪”地把書往講桌上一摔,指指點點地訓斥起學生,甚至再將這群“屢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懲罰一頓,那結果即使最終很快也安靜了,但整節課的氣氛就會變得不一樣。
2.賞識教育要持之以恒。有些班主任對學困生或后進生的教育一開始總是熱情較高,但當付出一定勞動而得不到回報時,就開始失望,懷疑學生的能力,甚至對學生挖苦、諷刺,從而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所以,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3.賞識要恰到好處。賞識教育不是只有表揚加鼓勵,賞識教育里也包含批評。有的班主任也許認為,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和敏感性強,因此要盡量少批評或不批評。的確,現在的學生在家里是“寵兒”,他們生活在過多的呵護中,抗挫折能力低。那么賞識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評孩子呢?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更大膽地批評,但批評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孩子在某種事上做錯了,就一棍子打倒,將整個人都否定掉了。賞識的批評要給孩子這樣的感覺: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錯不要緊(或失敗了沒關系),我相信你能改正。在生活中,人都難免要遭遇些挫折失敗。賞識教育的關鍵就在于使灰心喪氣者重新鼓起前進的風帆,在于培育學生永不言敗、永不服輸的樂觀積極的心態。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