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玥
【關鍵詞】 數學教學;讓學引思;前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65—01
“讓學引思”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實施“讓學引思”的方法進行教學呢?
一、“讓學引思”實施的前提
“讓學引思”的實施有眾多前提。首先,要讓學生提問。教師在課堂上要賦予學生提問的權利,鼓勵學生提問。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學會發現問題,并且活躍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其次,讓學生制訂教學目標。要想真正做到“讓學引思”,必須要讓學生掌握自身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歸納總結。數學學科的學習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學習該學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索并且總結出數學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要將自己探索得出的規律直接告知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探索自己發現規律。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讓學引思”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凸顯問答過程。只有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夠專心地學習,才能夠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進而提升數學素養。那么在講課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認真備課以及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教學“圓”這一課時,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圓形的物體,如兵乓球、硬幣、鐘表、地球儀、汽車的方向盤、玉手鐲、圓形的餅干等等。之后,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常見的圓形。通過展示這些物體,讓學生對圓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感受到數學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對“圓”這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之后再對學生進行恰當指導,學生對于這節課的內容掌握得相當不錯。
2.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獨立思考,但一個人的思維總是有限的,因此在思考的過程中總會受到一些條件的制約,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被束縛,因此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合作學習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實現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而達到思想互換,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學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下,會產生更多奇妙的火花,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探究學習。比如,教學“三角形”這節課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以及“三角形有三條高”的準確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長負責記錄并且總結最后的探究結論。實踐證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生集思廣益,快速并且準確地得到了結果,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
3.通過觀察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有很大的不同,學習難度的加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因而數學水平越來越低。再加上幾何內容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是產生厭學的情緒。學習幾何內容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結合“讓學引思”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以及理解事物,這也是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有效方法。比如,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找到該圖形的對稱軸。另外,還通過不同的角度讓學生觀察所展示的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所找到的對稱軸不同。由此,激發學生的觀察欲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讓學引思”的活動,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數學課堂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會更上一層樓。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