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關鍵詞】 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現狀;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31—01
教育是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系統工程。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使師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曾有人說:“所謂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可見校園文化建設對于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促進師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營造健康積極的育人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禮儀教育的現狀及思考
重禮儀,講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培養了炎黃子孫文明禮儀的品質,而且使中華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今天我們仍需發掘“禮”的時代價值,加強文明禮儀教育,為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作出貢獻。分析當前形勢,一方面,老師們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一味地追求“高效課堂”,忽視了學生德育的發展,致使學生德育缺失;另一方面,家庭對于孩子寵愛過度,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少之又少,文明禮儀教育鮮有問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將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與文明禮儀教育有機整合,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講文明禮儀是一種美德,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更可以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推動學校德育工作邁向新的高度。
二、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 優化環境,營造文明禮儀氛圍。首先,學校要重視輿論的積極導向作用,向學生宣傳禮儀知識,進行禮儀教育,大力弘揚中學生講文明懂禮儀的良好風貌,表揚禮儀先進隊員和先進班級,評議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師生中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其次,校園環境要科學布局,有教育性。以“國學”為主要內容設計樓層文化,以科學、藝術教育為輔,使整個校園顯得整潔、清新、優雅,每個角落都充滿文明的氣息,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最后,在班級中開辟文明禮儀展示欄,把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寫成文、畫成畫,將“禮儀之星”、“孝親敬老”等美德少年的照片讓大家熟知,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創設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文明禮儀環境熏陶。
2. 學科融合,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各科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元素,使課堂教學不僅完成知識和能力教育目標,還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如,體育課上,讓學生學會自覺列隊,主動幫助在活動中跌倒的同學,主動幫助教師收拾活動器材等;科學課上,根據學生實驗,進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教育……寓禮儀教育于課堂教學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教書育人水乳交融,學生良好的禮儀規范就會養成。
3. 樹立典范,引導文明禮儀方向。(1)教師率先垂范。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尤其對于文明禮貌的教育,學生從教師的身上能學到讓他們終生難忘的東西。著名作家冰心說過:“教師的現在,就是學生的將來。”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就必須具有一種嚴格的自律精神,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得到。(2)樹立學生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給他們樹立身邊的榜樣,讓他們來效仿,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讓評選出的 “文明禮儀小標兵”代表介紹他們的故事,讓大家了解“文明禮儀示范班”的精神風貌,以點帶面,提高全校學生的文明素質。
4. 搞活陣地,實踐文明禮儀行為。(1)在生活中實踐。生活是培養文明行為的苗圃,教師則是園丁。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為此,教師要善于結合學校的日常生活,從中捕捉具體事實,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學生時時處處講文明,講禮貌。在學校要尊敬老師,友愛同學,懂得謙讓;在家里,要尊老愛幼,聽從父母的教導。要經常性地使用禮貌用語,待人接物要做到彬彬有禮。(2)在活動中實踐。文明禮儀教育需要把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準則滲透在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活動中。如,組織學生召開“文明禮儀”主題班會,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節目,演小品、說相聲、講故事,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組織學生參加禮儀實踐活動,到電影院、敬老院等地進行“實習”。學生講文明、懂禮儀的好習慣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深化,逐步養成,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5. 家校互動,拓寬禮儀教育渠道。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發揮著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立家長學校,定期舉辦家長培訓班,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讓家長參與德育工作,做文明禮儀教育的熱心人,家校攜手,內外結合,共同參與文明禮儀教育。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