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加
摘要:互動式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互動過程的主陣地。課程是學生經驗的建構過程,也是學生與教師在不斷的互動過程中建構意義的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必須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重視互動教學模式的建構。結合集體動力理論和需要動機理論可知,采取教與學的互動方式,更能優化課堂交往,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學生內在需求和外界學習環境融合在一起,將知識、能力、人格“內化”給學生,與此同時,還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語文課堂形成互動、互助、互促的“組織”,促使教師與學生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共同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指導
互動式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創造的教學環境,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其中,以此來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與探索性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把這一教學法合理應用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得到了保證。注重師生互動,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互動中學會探究,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從而達到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目的。正因為如此,文章筆者根據實踐所得幾點教學心得,從以下幾點進行有效研究。
一、豐富教學內容展示方式
新世紀賦于我們新的使命,《新課標》帶給我們新的要求。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先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提升參與度,如果僅僅依靠課本教學是無法有效滿足當下學生的興趣需求的。由于課本教學在生動形象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借鑒廣闊的網絡資源能優化教學。網絡資源豐富,聲畫一體的教學方式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關注度。比如,運用相關聲畫教學材料使課堂教學更具活躍性。例如,在詩歌賞析教學中,可融合音樂,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的情境感受;也可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影像資料,使內容呈現更加立體化,真實化,深化學生對內容的感受,還能進一步提升他們對課程學習的清晰度。
二、注重學生的參與性
互動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將互動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互動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傳統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更注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原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采取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創設互動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畫家鄉》一文時,鼓勵小學生畫出自己心目中家鄉的樣子。當繪畫完畢后,引導大家進行討論,然后再與課文內容對比,加深對其的印象。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也能很好地體會到作者對于家鄉的那種特殊情感。真正發揮出了語文學科的意義和社會價值,學生在無壓力的狀態下和同伴,和教師之間也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愈發精彩,愈發充滿魅力。
三、有效結合生活,深化互動教學
建立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互動中,以此來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教師要教導學生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踐中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深化互動教學。課本知識單一乏味,僅限于課文教學,知識面比較窄,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疲倦乏味,從而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動性。為此,把所學內容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指導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這篇文章,提問:大家喜歡小白兔還是小灰兔呢?分組互動討論。每組成員依照問題進行互動,再進行課題延伸,比如,將其與生活中的情境結合在一起回答。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訓練他們的想象和組織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激發。
四、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根據所教內容創設與之相應的情境,把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出來,更好地融入到課文學習當中,推動著師生間良好互動的開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送孟浩然之廣陵》一文賞析中,單憑老師口頭講解,小學生是很難領悟其中的意境的。此時,配上音樂,并播放古樂《送別》,在此基礎上去講解課文中的情境,教導學生仔細用心去學習和傾聽: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辭別,二人舉杯暢飲,依依惜別。看著孟浩然的船支越走越遠,此刻的李白難過極了,只看見無邊無際的長江……通過此種情境的創設,學生更能體會詩中的意向,利于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為深化對內容的理解,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強化情感互動引導,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在知識傳輸和交流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使學生從情感上、精神上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課堂是雙向互動的交流“場所”,語文互動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在互動中開發學生的潛能。例如,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基于其是一首歌的特點,因此,在教學前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整首歌描述的景象,再跟著音樂一起哼唱。讓他們想象整首歌展現出來的畫面,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最后讓大家根據想象再借助一定的道具把整個歌曲描繪的畫面表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大家都想急于唱歌和表演,也一定會努力了解整首歌所表現的場景,自然也會深入了解整首歌的意思,學習情緒立刻高漲起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對情境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表演互動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課堂教學蘊含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互動交流的課堂打破了過去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被積極發揮出來,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互動教學的良好開展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需要,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化發展提供良好契機。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語文課堂互動教學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秀芹.科學創設,提升師生互動品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有效性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5(35):128.
[2]周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年6期:98.
[3]勞支玲.互動教學在提高小學語文綜合素質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5(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