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56—01
數學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之后,形成的一種特定的認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維模式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包括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等多種核心素養,是學生知識、技能、思想等的數學體現。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重視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基于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呢?
一、提升教師的素質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建立初步的數學意識,初步形成數學思維的重要時期。可以說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數學興趣和數學學習的效果,所以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首先要提升數學教師的素質。因此,數學教師要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深入學習核心素養理論,做到理論指導實踐教學。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并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認知特點,努力把核心素養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同時,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并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后要做到勤于反思、及時調整、優化和改進教學方案,隨時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在課前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課后做到亡羊補牢,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對所學的東西都感到好奇,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和了解三角形的特征:給學生們制作一些不同長度的紙條,長度可以為 1 厘米、3 厘米、4厘米、6 厘米以及8 厘米等等,讓三名學生上臺隨意選擇三張紙條,并使用選出的三張紙條拼成一個三角形。學生可以根據不同類別的三角形來熟悉和劃分三角形的種類,進而讓學生能夠通過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來判斷三角形的類型和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通過這種學生參與的形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三角形形狀與三邊長度的關系,促使他們深刻認識和了解教材內容。
三、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師生互動,常表現為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講臺下記筆記或者聽。即使教師提問,也沒有學生會主動舉手應答,因此,教師只能通過成績或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在核心素養培養中,教師不但要發揮引導作用,還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在數學課堂中,通過小組學習,讓教師有機會走下講臺與學生交流。在進行互動時,教師要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讓互動具有目的性,以免互動成為學生玩樂的時間,并且目標要分階段制訂,讓學生對自己的不足以及進步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
四、建立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認真落實教學評價工作,注重給予學生發展性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因此教師應該建立較為完善的評價機制,學會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學會從多個角度與層次評價學生,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提升。教學評價的內容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除了常規的技術和實踐評價方法之外,還要結合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即從技能、情感、人生觀等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
總之,核心素養教學是在新課標和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情況下而誕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思考能力、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融入開放性的教學理念,關心學生未來的發展。學生應該明確數學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培養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遇到的問題,提高自己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