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曉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應遵循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使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從“靜態學習模式”向立體的“動態學習模式”轉化,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關鍵詞】教學情境 體驗教學 有效性
【基金項目】本文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2018年度課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項目編號:2018-R-64882)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21-01
一堂好課就如同一個真正的美女,不僅要有美麗的外表,更要有美麗的內在。光有熱鬧活躍的授課形式,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但內容空洞簡單,甚至為了追求課堂形式的多樣而刻意制造不符合教學內容需求的情境,使得學生無法從中真正學到知識,這樣的課堂徒有其表,如同一個濃妝艷抹但思想膚淺的人。而如果一堂課內容充實,但授課形式呆板單調,學生積極性無法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這樣的課堂即使內容再貼切,再扎實,學生也依然吸收不了,根本起不到有效教學的作用。這就如同一個刻板邋遢的女孩,她即使心靈美麗,大家也沒有興趣去發現。所以,課堂內容與課堂形式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就初中英語課堂而言,根據課堂內容創設或引入恰切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充分感知英語的魅力,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最有效的。
一、遵循時效性原則,渲染音樂小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情境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也要考慮到授課時的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甚至班級文化環境,盡量選取最具時效性的情境,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牛津版7AU7Shopping為例,本單元圍繞著購物話題展開,以期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商品名稱、購物過程、數詞量詞的表達方式,培養學生合理使用零花錢以及為親朋好友贈送禮物的意識。授課時間一般恰逢圣誕節前夕,生活中到處都是圣誕節的購物氣息。因此本節課開始就播放了Jingle bell這首歌,MV里也展示了很多購物場景。接著讓學生討論大家在圣誕節都做什么,話題自然引入到了購物中。
以牛津版9AU7international charities復習課為例,既然是講世界慈善機構,在課堂最開始播放Michael Jackson的We are the world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首歌主要就是呼吁四海人民為一家,互相幫助支持,共同創建更好的未來。給學生們播放這首歌的MV,讓他們看到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需要幫助,讓學生們看到舞臺中間站著有著不同膚色、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他們才會深受這種情境的感染,深刻地體會到國際慈善機構的意義所在。
二、遵循真實性原則,創設生活小情境
在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感到很熟悉,并且會認為所學的英語可以立刻用到實際交流中,學有所用,這樣學生就能更容易融入其中,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一定要盡可能真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
以牛津版7AU7Shopping為例,在討論該為何人選擇何種禮物時,我介紹了父母的喜好,讓學生幫我決定為我的父母買什么禮物。接著介紹了班級各科老師的喜好,讓他們猜測這位老師喜歡什么禮物。最后我又讓學生介紹自己父母的喜好,讓其他學生幫助他們選擇禮物。在這個過程中,我把這些人物的頭像直接放在PPT中,他們生活愛好的相關場景也直接用圖片顯示出來,把生活中的一幕幕搬到了課堂中,最大程度地確保了場景的真實性。
再以牛津版9AU7international charities復習課為例,考慮到慈善機構與學生生活較遠,如何拉近距離是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最終這節課的呈現方式是以介紹四個人物角色為主線,一步步復習四大慈善機構的。第一個人物是江一燕,挖掘出她去非洲農村支教的英語視頻,以此來介紹UNICEF.第二個人物是一個印度醫生,她是眼科飛行醫院的醫生,由一段對她的采訪視頻來介紹眼科飛行醫院這一慈善組織再恰切不過了。第三個人物是學校的前任外教,發現這個外教的微信朋友圈有很多他照顧狗的照片,知道他非常熱愛動物,便請他幫忙拍一段呼吁保護動物的視頻,由此進入對WWF的介紹。當學生在課堂上看到這些他們或熟悉或十分感興趣的人物視頻時,聽到他們對這些慈善機構的介紹,對他們生活的介紹,學生會一下子覺得這些慈善機構原來與自己的生活不遠。那第四個人物是誰呢?對的,是學生自己。我希望學生自己來介紹將來想為哪個慈善機構服務,將如何服務。在介紹之前,我又給學生展示了我十年前還是大學生時去山區支教的照片,讓學生明白身為學生也可以做點什么去幫助他們。
如牛津版7AU3Welcome to our school,在課堂中展現出學校的平面圖以及班級的照片,讓學生自己介紹我們的學校和班級。熟悉的圖片所創造出的真實場景瞬間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表達欲望。再如牛津版7BU4 Finding your way,展示出學校附近的小區、街道、超市等地圖,創設實際的生活場景,如去購物、去公園等,讓學生說出路線,這樣富于生活氣息和實際意義的情境自然會讓整個課堂更有效。
三、遵循趣味性原則,打造游戲小情境
根據青少年的性格特點,初中生對游戲的興趣十分深厚。在英語課堂中,把英語學習內容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打造出趣味性極強的游戲小情境,就能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打造游戲小情境有多種方式,競賽游戲、娛樂游戲、體驗游戲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班級情況和課堂內容選擇合適的游戲情境。
以牛津版8AU8Natural disasters為例,本單元主要講的是自然災害,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災難中逃生是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上,把學生們分為四組,分別在教室的不同方位,創設出著火、地震等災害,老師發布信號:Fire!或者The earthquake happened!,來考查不同組的反映能力。
再如牛津版8AU4 Do it yourself,單元中探討了記憶卡片、沙拉、三明治以及生日賀卡的制作方法。那不妨讓學生在課堂中去具體操作,之后再向其他學生說明制作步驟。在向學生展示的過程中,相關DIY的所有表達便全部掌握了。寓教于樂,學生才能掌握得更好,教學效果才最佳。
總之,初中英語課堂應該是靈動的、充實的,時而熱鬧,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時而沉靜,思維的火花在默默地碰撞,而老師應該是那個一步步帶領學生從課堂的外在美欣賞到內在美的人。這就需要老師參透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實際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快樂有趣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楊民生.英語趣味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秦玲.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J].北京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