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蓮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小學數學在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新,其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是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創新教學設計;第二是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模式;第三是以信息技術來豐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手段,調動教學諸要素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51-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小學各學科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數學也因此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成為了眾多數學教師的重要課題,筆者試圖從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為切入口,來論述這一重要課題。筆者認為,信息技術要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就不僅僅單純作為手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更要從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全方位融入到小學數學創新教學中,使之成為數學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促進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實現整合目標。
一、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要完全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要通過創新教學設計來體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一方面,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的創新從手段到形式、從知識點分解到應用實踐,小學數學有了更有利的條件。如教學情境的構建,不僅可以更貼近生活,而且還可以直接將教學情境進行動態化與虛擬化,進行現場分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要體現出其價值,既要尊重數學學科作為其基礎學科的邏輯立場,又要通過整體上的教學設計來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才能使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緊密聯系一起。從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來看,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主線與核心思路,融入了信息技術后,不僅使小學數學教學更豐滿、更生動,而且信息素養的培養也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本質上是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使教學設計更富有層次感與邏輯性。
以人教版《圖形運動(二)》的軸對稱為例,由于小學生對空間轉換思維有一定的限制,要完全理解軸對稱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軸對稱的相關知識,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就融入了信息技術來進行創新。首先,在設計中,筆者通過生活化場景來給出來具有軸對稱特點的圖片,讓學生在總體上有直觀的感受。其次,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軸對稱,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大膽地運用了動畫形式,通過各種軸對稱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動畫形式呈現給學生,并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再次,讓學生通過動畫來小結軸對稱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話來表述。為了加入學生的印象,筆者還專門通過模擬軟件來模擬學生作答情況,從而使本課教學設計具有更豐富的視聽元素。最后,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電腦演示來結束教學。在整個教學設計中,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包括了從生活到理論、從直觀表現到操作實踐、從視聽一體到課后延伸,展示出學生、信息技術、教師與教學設計的融合,實現了三位一體——即學生、教師及手段集于教學設計一體下的創新教學,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與知識,啟發他們進一步對知識進行探究。
二、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信息技術整體上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表現,實際上在具體的操作中,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才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等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參與數學教學的過程,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更能體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之間的融合關系,體現出信息素養下數學教學發展的規律與思路。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其參與到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的不僅僅是方式與手段,更是教學模式的更新與改革,特別是基于云共享平臺的數學資源庫的建設,對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有重要的幫助。
筆者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筆者結合家校一體化發展需要,創新了小學數學課內課外教學模式。在傳統意義上,課堂教學是重中之重,課外教學是延伸與補充。但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支撐下,課內課外教學一體化模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筆者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過程、教學小結等都放到微信公眾號,學生只要關注了微信公眾號就可以隨時隨地調閱相應資源進行學習。而為了更進一步創新這一教學模式,在以后筆者還將推出對教學重點、難點、課后延伸、作業講解等通過錄制小錄像,上傳到云共享平臺,以二維碼掃描的形式放到微信公眾號,使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打開相應的錄像,輔導學生答疑解惑。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僅可以把信息技術下的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與復習,更能以此來聯系課內課外,實現課內課外一體化學習的目標,甚至可以基于云共享平臺提交電子作業或問題,以便更好地豐富數學資源庫。由此可見,基于信息技術下的云空間數學資源庫的構建,是未來數學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之一,其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
三、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手段。
小學數學創新教學設計、教學模式都是宏觀上的更新教學理念的范疇,其主要體現出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融合的紐帶與要求。而從微觀上來看,以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是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的現實性問題。這是時代發展的學情需要,當下小學生從小對計算機、智能手機等信息設備非常熟悉,如果小學數學不能體現出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那么學生接受的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以信息技術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手段主要從兩方面來入手:
其一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方法。如上述《圖形運動(二)》軸對稱中動畫效果的運用,就是創新教學方法的典型表現。通過動畫插入,使軸對稱的運動軌跡一覽無余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形成直觀第一感受,契合了小學生對圖形運動的初步認識。這種以信息技術為媒介的教學方法創新,在方法論上擺脫了傳統案例式教學法講授結合,而是以觀察體驗為突破口的觀察教學法。其二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互動。教學互動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教學過程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教學相長”的說法。通過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互動主要是使教學互動分成了隱性互動與顯性互動兩種,即通過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疑,引導學生自覺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隱性互動是學生跟隨多媒體課件自然而然得出結論,在無聲中解決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顯性互動則是通過師生對話或解題來實現的。在傳統教學互動中,顯性互動是唯一可參照的指標,而在信息技術下,隱性互動顯然對學生數學學習有更重要的作用,因為其對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有更大的影響。如人教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信息技術的隱性互動可以迅速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知識,從而為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信息技術通過微觀方面融入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手段,在豐富教學方法、教學互動的同時,解決了小學數學相對無趣的興趣問題。
總之,小學數學創新教學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宏觀上把教學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更好地切入到學情實際上,重視學生信息素養與數學素養的共同進步;從微觀上把教學手段進一步立體化與豐滿化,以便更好地切入到學生的個性學生中,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成長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建武.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5):142-143.
[2]薛茉莉.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華夏教師,2018(10):20-21.
[3]馬梅.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