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娟
【摘要】新課標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當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重點目標,但是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當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仍舊將學科知識作為重點教育內容,忽視了人文素養的滲透,這就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將從以人為本、生態倫理、科學精神三個方面,就高中生物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滲透途徑,進行了細致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人文素養 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63-02
人文素養,是對人類文化進行自覺關注的意識與態度,主要體現在關注人、重視人及尊重人等方面,是新時期高素質人才必備的一種素質。高中生物是一門研究人類及各種生物生命的學科,教材中蘊含有大量的人文知識與內容,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絕佳素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各種生命奧秘的過程中,還應恰當滲透一些人文知識,以便推動學生人文素養的逐漸提高。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素養,是教師應該透徹研究的核心問題。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人文素養不是能力,而是尊重人、關懷人的精神,核心內容為對人類生存價值與意義的關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時,教師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特點,幫助學生發展,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深度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得他們都能在學習生物知識的活動中體會到快樂與收獲。只有這樣,高中生才能產生濃厚的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才能獲得能力與素質的同步提升。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細胞的基本結構》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細胞結構圖,引導他們細致觀察,接著提出如下問題“核膜的構成內容是什么”、“核仁、核孔的功能是什么”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應激勵學生分組交流與歸納,從而逐漸掌握大量的與“細胞基本結構”有關的生物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與透徹地了解細胞的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明確掌握植物、動物細胞結構的差異點與共同點、了解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差異點與共同點,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合理分工制作表格,從而將各個知識點都細致羅列出來,以表格形式清晰地呈現出來。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而且還可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收獲的喜悅,獲得了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覺,最終推動學生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同步增強。
二、秉承“生態倫理”的生命觀念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規律及生物現象的課程,研究目的是實現人類和大自然所有生物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其本質是實現自然界任何生物的“人文相依”。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生物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恰當地把人文關照、人文關懷等“生態倫理”這一生命觀念滲透其中,推動學生主動接納、尊重其他生物,以便確保整個自然界始終處于平衡、和諧的關系中。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在提出每一個問題之前,都應給學生插入一個真實案例,營造出生動的教學情境。具體來講,在講解“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為學生穿插“中國綠發會”上的一些權威新聞,像“捕獵黑熊”、“穿山甲的命運”等,借助新聞事件將需要探究的內容引出來,并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就如果生物鏈中的某一個物種消失后會產生什么影響,進行深入分析,從而使得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確實需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在學習“為何應保護物種多樣性”問題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透徹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從而使得學生都能站在“生態倫理”的高度看待問題,明確各種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最終主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善待、保護生物界的各種物種。
三、樹立“科學精神”的探究信念
生物作為一門重要的生命課程,其從形成到一步步發展的道路是崎嶇的、充滿荊棘的,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蘊含著科學研究人員的大量心血與汗水。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僅應引導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家所發現的各種知識,而且還應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在研究中所具有的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并將他們樂于奉獻、造福人類的高尚品質內化為自身的素質,這才是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滲透的人文素養的最關鍵內容。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與《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相關內容的時候,學生對“光合作用”其實并不陌生,然而光合作用具體是怎樣發生的,他們從沒親自觀察過。針對這一情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薩克斯實驗、英格豪斯實驗、普利斯特利實驗等發現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讓學生在細致觀察實驗過程中,更加直觀與形象地了解光合作用的特點與內容。同時,教師在給學生展示以上實驗過程的時候,還應將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故事補充給學生,如普利斯特利的“活命空氣”故事,都可讓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還能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從而推動他們在學習中都能具有鍥而不舍、積極進取的科學精神。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是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育人質量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應明確人文素養的內涵,并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特點恰當選擇滲透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最終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柳燕.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125.
[2]韓晶.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J].學周刊,2015(34):86.
[3]李偉.人文精神與高中生物教學的關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