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文
【摘 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教育模式也有了全新的改變,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程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社會、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探索、實踐活動,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用生活化的內容充實課堂教學,為我們的課程增添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從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看到學生的良性變化。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育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變化,看到教師專業成長。 本文就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以及相關的具體方式展開了敘述。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高中物理 力學教學
物理知識的形成來源于自然,起源于生活。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教材也特別強調現實和生活的聯系。《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思想核心便是“生活教育”,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必須沖破傳統的“象牙塔”式的教學,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生活中,伸展到大自然中。這不僅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改善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秩序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學的方法也隨之改善。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作用
首先,對于學生來講,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之中,特別是物理學科,學習的難度較大,需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但是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各種能力還需要不斷進行培養,身心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更加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文化知識的講解。而生活化講解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以一種更加輕松的教學方式來不斷地指引學生學習,學生在整個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打破原有的物理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也就是說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完善學生的教學秩序,以更加適合于學生的學習方式用于日常的學習和教學之中。
其次,對于老師來講,在進行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需要不斷地發揮出自身的能動性,尋找出更加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可以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給老師的教學減少了難度。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理念上的教學,而是采取一種更加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最大程度地理解所學的內容,這也是教學模式的又一項新的轉變。
最后,對于學校來講,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來不斷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和老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之中可以不斷地完善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可以通過更加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來不斷地為學生在學校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學生增強了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并能學會將學科知識進行日常的轉換,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老師的教學方法得了改善,同時這也是教學模式的一項轉變,是根據時代的特點以及新課改的需求來不斷地進行調整。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的具體方式
1.教學環境生活化
對于學生來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斷營造出良好的環境,環境是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的,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另外,教學環境也是與教學質量相關聯的,在日常的教學中由于物理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會出現多種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所以良好的教學環境時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轉變。生活化教學就是講教學的環境由固定的模式轉變成為生活化的教學之中,使學生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中進行學習。舉例來講,在部分學校的課堂上老師采取以問題導入課堂的形式,老師在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講述過程中通過對于問題的導入,引發學生的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需要與學科相結合,也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更加具有生活化和具有共鳴的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的學習。學生通過老師的問題可以由淺及深,通過自身的思考為后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例如在進行力學的教學過程之中,老師通過提問學生身邊有哪些力學的例子,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會根據老師的提問來對生活中出現的力學知識進行思考,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并在之后的學習中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養。
2.問題情境的建立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課程來不斷地調整教學方式,問題情境的建立能夠在教學過程之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對于問題的思考可以對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之中可以不斷建立起良好的認知。問題情境的設置是為了在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中引起學生的思考,同時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舉例來講,在部分的教學課堂上,采取分組教學,在課堂教學之前,老師提出問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老師所提的問題發表意見,最終形成小組之間的交流。例如在學習相關力學知識的前期,老師會將所學的內容進行大概的敘述,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述進行討論,在整個的過程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來不斷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之中學生會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之后的學習中可以更加輕松地掌握所學的內容。
3.使用生活化的力學實驗
對于物理學科來講,實驗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相比較學科知識的講解,實驗更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實驗的過程也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那么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之中也需要以更加生活化的方式來不斷地加深對于實驗的理解,這就需要老師在實驗的過程中以更加簡單具體的指導來幫助學生完成實驗過程。舉例來講,在部分的物理課堂上,老師采取實驗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這就需要老師在實驗的過程之中針對具體的現象進行講解,這也是鞏固知識的最重要環節,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了物理學科的神奇之處,對于具體的物理現象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進行力學的磁場實驗中,老師在課堂上選取兩塊磁鐵,分別將磁鐵的正負兩極進行貼近,在這個過程之中會出現“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現象,經過實驗,這種力學思維會不斷地進入到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將最終的結論有了更加清晰的掌握。實驗的教學方式適用于物理教學,同時實驗的方式能將物理的原理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3]。
4.精心設計課后作用
對于學生來講,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通過作業來反應,生活化教學也需要利用更加適合于學生的方式來改善教學秩序,老師通過對于課后作用的精心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觀念,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知識的檢測。舉例來講,在部分的學校內老師的課后作業采取的是實踐考察的方式,也就是說作業的形式不只是考查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而是需要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以實踐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相關的力學知識后,學生對于自然中出現的力學原理了解的較少,老師可以通過布置戶外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出力學的實際應用的范例,并以照片的形式進行記錄,之后在課堂的反饋環節,學生可以采取PPT的形式進行講解,并將相關的力學內容進行說明。這種課后檢測方式改變了傳統理念中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親自實踐來發現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現象,并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去,在生活中也能夠保持著對于物理學科探索的興趣和愛好。
三、結語
目前,我國的高中教育雖然普遍已實現了課改,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應試教育的弊端,特別是在物理學等自然學科中尤為凸顯。因此,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高中物理教學時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完善教學的具體表現。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深化改革,高中物理教學也隨之趨向生活化。新課程提倡課堂教學要和現實生活相聯系,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深入課堂教學中,使其教學內容豐富化、靈活化,為課堂教學增加活力。力學作為物理教學的核心,是高中物理學課程的基礎,力學生活化教學突破了傳統物理教學的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更容易、更簡單地理解物理這門復雜的課程,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林華冰,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質量提升對策[J]考試周刊,2017(69):157-157.
[2]韋迎,對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下),2017(3):139-139.
[3]韓青林,試論高中物理力學的生活化教學[J]祖國,2017(12):2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