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龍
【摘 要】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每一位學生一起參與課堂活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提問時,要保證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要顧及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在這段時間,教師不要目無焦距地盯著某個地方或只看著幾個學生。而應該用鼓勵、詢問的目光掃視全班同學,跟學生進行一定的目光交流。然后根據學生的表情中判斷學生的思考情況,并請可能已經有答案的學生進行回答。當學生回答完問題時,若正確,教師應該用贊賞的語氣給出評價:非常好,沒錯的。若學生回答出現意外時,教師應該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學生,并適時給出提示,引發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如果學生完全沒有答案時,教師仍應該微笑著溫和地請學生入座。簡而言之,不管學生的回答如何,教師都應該給與積極的評價,并適時鼓勵與贊賞,不可不做任何評價或進行打擊,打擊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與積極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 初中物理 物理課堂
一、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具有一定的新穎性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顯示出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興趣與好奇。同時趣味性強的課堂提問,往往比平淡無奇、“老僧常談”的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注意趣味性與新穎性的結合。例如,在學習“熱傳導”知識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把一條金魚放入裝水的試管底部,接著對試管上部分的水進行加熱,當上面的水沸騰時,底部的金魚會怎么樣呢?學生對這問題非常好奇,接著當場實驗,最終實驗表明:金魚完好如初。為什么上面的水都沸騰了,而金魚卻毫無問題?類似的問題還有“紙盒燒開水”等。這種富有趣味的課堂提問,能促使學生主動的投入課堂,心情愉悅、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課堂的學習效率就得到提高。
二、激發興趣,從課堂教學開始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興趣中進步。在課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趣味導入,以喚醒學生的興趣
教師可以用小游戲,小故事,或者用小實驗作為物理課的引入環節。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學滑輪這一節時,我們這樣引入本節內容,開始讓同學推薦全班力氣最大的兩名同學和一名力氣最小的一位同學,這時老師拿出兩根圓木棒(不太粗)和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根圓木棒上,然后繞到另一根圓木棒上,就這樣來回多繞幾次,然后讓力氣最小的同學拉著這根繩子的繩頭,另兩個大力氣的同學手抓兩根圓木棒向后使勁拉,怎么啦?兩名大力氣同學卻被力氣最小的同學拉到一起了。奧秘何在?學生會主動去思考這個問題,由此就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入主動參與,這樣引入新課,有活潑的形式,有緊張的情節,有逼真的表演,有熱烈的場面,容易喚醒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后的發奮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2.直觀演示,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還可以對學生加強直觀教學。例如: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時,教材使用的是音叉。當敲擊音叉時,音叉就開始振動,同時發出聲音。學生能聽到聲音但看不到音叉的振動。這時可以將音叉輕觸水面,就可以看到水花四濺,說明音叉確實是在振動。這樣就把看不見的音叉的振動放大成了水面的振動。從而將實驗現象完美的展現出來。這比老師枯燥的講解效果好多了。學生反而感到更有趣更快樂。另外在教學生“功”這一章,對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三個概念容易混淆。可以采用比賽形式的實驗課;比比誰做的功最多,誰的功率最大,誰的機械效率最高。每個同學都把五塊磚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樓跑到四樓,測出自己所做的功、功率和機械效率。實驗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進行測量、記錄、計算、設計表格、填寫數據。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確鑿數據進行回憶、對比、聯想、分析,終于明白了道理。這比教師在課堂上自己演示,枯燥的講,學生要感興趣得多。這樣,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的興趣
有的學生擅長動手,有的學生擅長表達、有的學生擅長表演,每個人的特點都不同,喜歡的學科也不同,如果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無疑會將他們格式化,變成流水線上的統一作品。教師要把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途徑和手段作為主要任務。與其強迫他們學習固定內容的知識,還不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學生喜歡物理,就多看物理。同時別耽誤其他的科目。在他們選的有興趣的學習道路上,學生很快學習到很多知識,個性也會得到培養。
三、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循序漸進地進行
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的認知水平設計問題。教學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注重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具有合適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吃桃子”。若課堂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無趣、乏味甚至不想回答,這就失去了課堂提問的作用,更沒能達到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輕視、麻痹的感覺。但若提問的問題太難,大大超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會因無法回答出問題而感到尷尬、沮喪,認為物理太難學,對物理的學習喪失信心,甚至出現抵抗、畏懼心理。另一方面,進行課堂我問時,涉及到的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注意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各個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應從簡單到復雜,從問題表象到知識的本質,層層遞進,逐級剖開。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設置恰當并有吸引力的問題,能觸動學生的思維,奏出華美的樂章。課堂情況分秒順變,教師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有效地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才有可能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物理課堂,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董紫云.新課程實施中的有效提問.《易文網》期刊
[2]李明華.課堂提問的思索.《中學物理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