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逢梅
【摘 要】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關鍵詞】音樂 教學 有效性 藝術 審美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有效,更有活力呢?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走出禁錮在固定座位的區域內,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得到最大的發揮。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一、創設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音樂實踐方式,讓學生動起來
課堂音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是建立一種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學生也會信賴教師,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樂學習任務。
音樂活動的過程是創作的過程,創作有靜態的,動態的,最后是欣賞。課內的說、唱、奏、等活動都是在創作中進行。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挖掘教材中可進行創造性教學的內在因素,為學生提供創作素材及語匯,給學生一個時間和環境的空間。還要具有廣泛的興趣,淵博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輕松、靈活、自如。讓學生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一次上少年宮舞蹈課輔課時,我發現了一個方法。在學生自由練習舞蹈時,我走來走去巡視糾正動作后,就在一旁單獨跳。我跳得很認真,一開始有學生來張望,特別是那幾個不愛動的學生,看我跳得那么認真,看了一會兒也隨著我認真跳起來了。我把這種方法引用到了音樂欣賞課上,我坐下來安靜地聆聽著音樂,隨著音樂的起伏,有時閉上眼睛,有時隨著律動輕輕地擺動身體,有時會跟著音樂的旋律用手指輕輕敲擊節奏。結果一年級的孩子也和我一樣非常認真,他們學著我的樣子在認真欣賞音樂哩。
二、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讓課堂活起來
讓學生動起來,它不拘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對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爺爺爸爸和我》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媽媽走路的動作。引導學生創編爺爺、爸爸和自己的動作。這首歌的歌詞是:“小朋友跑步ti ti ti ti ti ti ti ti多呀多快樂,爸爸走路da da da da真神氣,爺爺邁步da a da a走得慢”。歌詞非常貼近生活。于是,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進行教學。模仿爺爺走路時,有一個孩子彎著腰,頭都快挨著膝蓋了,假裝拄著拐杖的樣子,還邊走路邊用另一只手捶著背左右扭動,他的動作讓全班同學笑得活蹦亂跳。在學爸爸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臉上樂開了花,摔著手,踏著腳“答 答 答 答”直響。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該放輕腳步,說話也要小聲點,不要去打擾別人,吵鬧他人,做文明的好孩子。孩子們邊做動作邊學唱歌詞,歌詞一會兒就能背唱了,這時,我讓孩子們分組依次圍繞凳子邊緣圍成一個大圓圈,隨著音樂,我和孩子們邊演唱邊表演。孩子們很興奮,興高采烈的表演著不同的角色,還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他們的神態是那么的認真,動作是那么的可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梁,它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通過歌唱、表演、創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深化了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總之,在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