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迪
摘 要:儒家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時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儒家文化創始人為孔子,主要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中心,提倡血親人倫、修身養性,主張仁者愛人。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的影響甚深,可以說人們的道德觀、自我約束力,皆緣起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既是一個歷史范疇,又是一個鮮活的文化生命。
關鍵詞:傳統文化;儒家文化;思想體系;修身養性;倫理道德
中圖分類號:B222;G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5-0022-01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是維系民族存在與發展的精神紐帶。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創立儒家學說,儒家文化應運而生,雖幾經沉浮,但其強大的生命力始終沒有減弱和停息過。究其原因,就是儒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些關于為人、處事、治國的名言警句已經深入人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儒家文化以“仁”為核心,倡導“人為貴”,對中國道德規范和道德理念的形成產生了重要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起源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個學派,儒家思想產生于先秦的春秋戰國時期,其締造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末期急劇變革的社會現實中,孔子汲取夏商的文化營養,繼承周代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內涵豐富、自成系統的完整學說。最初儒家思想指的是司儀,經過不斷的變遷和發展,后來發展成為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發現,儒家思想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無論政治、經濟、文化,還是倫理、教育、哲學等方面,提出的主張都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儒家文化是社會在儒家思想指導下自覺實現儒化的必然結果,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中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所以必須學會繼承和發揚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迎接未來的競爭與挑戰。
二、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
儒家文化的思想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不僅增強了國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還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使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孔子所提到的“禮”是精神層面和外在層面的結合,既要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和倫理關系,又要注重祭祀、軍旅、會盟等方面的禮節儀式,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教化作用。其次,“仁”是孔子思想學說的核心。孔子明確提出,“仁”即“愛人”,并進一步闡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在倡導“仁”“德”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一種“大同”的社會理想。再次,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義,又具有品德修養的意義。孔子指出,在認識和處理客觀事物時,要做到“適度”“恰如其分”。最后,“教”與“學”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一生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中國傳統教育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儒家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眾所周知,儒家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并滲透到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之中。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張對民要“道(引導)之以德,齊(整齊)之以禮”,提倡以“禮”治國,重德輕刑,以教化為主,用道德和禮教來管理民眾;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張以德為首、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創造“因材施教”等教學方法,儒家學說也可稱為“君子之道”,“君子”一詞在《論語》一書中共出現107次,次數僅次于“仁”字;在價值觀念方面,儒家文化表現為重人倫輕自然、重群體而輕個體、重義輕利等特點,也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基本傾向。另外,儒學重教化,以詩文為教化工具等觀點,也對中國文學傳統產生深遠影響。
四、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從現代角度分析,儒家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已經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孔子提出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教育思想,影響著無數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指導我們如何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也告誡我們如何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通過其經歷及理論為后世的教育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儒家文化強調“以義制利”和“互信互利”,這些思想符合市場經濟與現代公民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當今社會,皮革奶、地溝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這不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觸犯國家法律的行為。儒家文化以德行的完善,人的道德價值的實現為追求目標,主張仁愛、和諧、忠恕、孝悌、信義,建設一個和諧、團結、和平的社會。這些思想,時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之,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重大貢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多少仁人志士以此為立身的標準,實現了自身價值,也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因此,中學生有責任和義務重拾儒家文化精髓,重視人格修養,增強文化自信,不忘昨天的苦難,無愧今天的使命,不負明天的夢想,將儒家文化發揚光大,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來.如何看待儒家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J].中國哲學史,2018(02).
[2]陳敏,魯力.論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理論學刊,2015(01).
[3]董雅華.論儒家文化的價值重估與傳承[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