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玲玲 文麗 曾晗
摘 要:電子電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放大,而基本放大電路是組成各種復雜電路的基本單元,因此掌握基本放大電路組成和工作原理十分重要。本文打破傳統理論講授的教學方式,對“基本共射放大電路”教學采用實驗驅動、問題引導等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放大電路 教學思路 教學手段
電子電路對信號最基本的處理就是放大,學習和掌握放大電路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分析方法是學習和研究電子電路的基礎。在放大電路教學中通常是以基本共射放大電路為例來介紹和分析的。
1 教學對象分析
本文所探討的教學對象是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這些學生學習基礎層次不起,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學生普遍理論接受能力差,但對動手實踐卻十分感興趣。基本放大電路是在學生學習了二極管和三極管相關內容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本次課內容理論比較抽象難懂,為了使學生更易理解,更易掌握,對本次課堂形式做針對性設計。
2 教學方案
2.1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基本共射放大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會對基本共射放大電路進行靜態動態分析。理解為放大電路設置合適靜態工作點的重要作用。
2.2 教學思路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認知規律,將本次課分為實例引入、基礎知識講授、動手實驗以及小結四部分。
引入部分:由講課中帶上擴音器聲音變大了這一現象引出放大電路的概念。指出放大電路在電子電路中非常普遍。比如手機的信號接收電路,冰箱溫控電路等等。
基礎知識部分:通過回顧晶體三極管的相關特性,指出構成放大電路的最主要的器件就是晶體三極管。以雙極性三極管為例,回顧三極管的三種連接方式。指出由雙極性三極管構成的放大電路有三種連接方式——共發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本次課主要以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為例講解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共集電極和共基極放大電路留作學生自行分析。
重點理解部分:首先從電路結構入手,講解構成放大電路的基本器件及其作用。通過實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其中各個元器件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通過理論講授和動畫演示等手段,使學生明白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最后通過實驗、提問、板書、動畫演示等手段講解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放大電路的分析分為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其中靜態工作點設置及其對信號的影響是難點。
實驗鞏固部分:掌握了基本放大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分析方法,鼓勵學生動手改變電路中各個器件的參數,以觀察對輸出信號的影響,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影響,以加深學生對電路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部分:對本次課內容進行小結,設置思考問題:環境溫度變化是否會對靜態工作點有所影響,如何使靜態工作點更加穩定?引出下次課內容——靜態工作點穩定電路。
2.3 教學手段的運用
實驗:本次課設置三個實驗環節,以促進理論內容的講解。
(1)實物展示基本共射放大電路,并由要求學生根據實物電路動手畫出電路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電路組成更加熟悉和深刻。
(2)要求學生給電路輸入一個一定頻率較小幅度的正弦信號(如1KHZ,100mV),并用示波器觀察輸出信號和輸入信號的差別。學生產生問題“輸出信號為什么會被放大?”、“被放大的信號為什么會反相?”。通過實驗觀察和問題的發現激發學生尋找答案的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枯燥的、抽象的原理講解更加具體、有趣。
(3)要求學生分別改變電路中電阻RB和輸出RC,觀察對輸出信號的影響。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并能夠發現這兩種失真與哪些參數設置有關,更加深對靜態工作點設置的理解。
動畫演示:展示放大電路交流通路和直流通路的區別和畫法。
音頻片段:由功率放大器飽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導致的失真的音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兩者區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3. 結語
本文針對基本放大電路教學提出了一種相對可以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設計。主要通過實驗環節,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更加活潑、生動,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施福新.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價值取向〔J〕.職教論壇,2011,(34).
[2] 仲宇璐.淺析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2).
[3] 戴 勇.高職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方法的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作者簡介:焦玲玲(1986.5—),女,陜西渭南,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碩士,從事電子技術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