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區域音樂文化作為音樂文化的一種,其極具文化特色和語言魅力,是本地區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集中體現,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具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操作空間,但是區域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傳承中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基于此,應思考以及探索中小學音樂中區域音樂文化的傳承,這對傳承區域音樂文化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價值。本篇文章主要從校方、教師、編訂教材及實施課程這三個角度出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以及探索。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育 區域音樂文化傳承
引言:
區域音樂文化是一個具有歷史共性與民族、地區以及時代特點的形成于同一個文化群體中的一種重要的音樂形式。其種類極其豐富多樣,是一個區域文化的活化石,區域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愛國情操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值得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進行思考以及探索,以期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實例,促進區域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為學校音樂教育水準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從校方角度出發
過于探求西方所謂先進的音樂教育理念,而無視或者說是漠視區域音樂文化是我國現如今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此外,過分推崇西方音樂文化則會誤解區域文化,把其看作是“上不了臺面”、“不世時髦”、“過時”的音樂形式,這種看法會嚴重阻礙人們理解以及認同區域音樂文化,進而也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性階段,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促進學生鑒賞審美能力以及愛國思想的形成。此外,中小學音樂教育會活化區域音樂文化,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1]。基于此,校方應對在義務階段教育內傳承區域音樂文化的責任加以明確,并結合相關的新課標準為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內傳承區域音樂文化提供作為支撐性的新教育理念。以《百鳥朝鳳》為例,這首樂曲具有非常濃厚的西北特色,嗩吶等樂器的演奏,體現出一種蒼茫、雄渾之感,此時處于西北境內的學校就可依據所處的區域獨特性,并與歷史人文特色、辦學教育理念相結合,使中小學音樂教育目標主要從下述中小學音樂課程設置、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和內容、中小學音樂實踐活動來開展傳承西北地區音樂文化的探索和實踐活動,對西北音樂文化寶藏進行深挖以及應用,多樣化中小學區域音樂教育的內容和藝術實踐教育模式,提升固有教育體系與區域音樂文化傳承之間的銜接度,進而提升教學水準,更好的傳承以及弘揚區域音樂文化,不忘本、不忘祖。
二、從教師角度出發
區域音樂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人文特色、生活百態、審美情趣,其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間接影響,對民族自尊性的培養以及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教師在傳承和弘揚區域音樂文化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具體是引領學生品鑒區域民族文化的光輝內涵,促進學生形成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與之相關的理念。此時方可促使學生從心中真切的認同區域音樂文化,從精神上感受區域音樂的精彩[2]。第一,教師應有極其豐富的區域音樂知識儲備量。目前存在著青年音樂教師不了解區域音樂以及未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作為一名教師應好帶頭模范的作用,身體力行的傳承區域音樂文化,可通過多種形式的外出采風、培訓進修等形式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查漏補缺自身的知識缺陷;第二,教師可對音樂教學課堂模式做出適當的調整。具體是應跳出以往教與唱結合的固有教學模式,適當的加上歷史背景、流傳方向以及風格流派等背景知識來補充教學,還應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使其認識到區域音樂中存在著極多的音樂素材,并不是過時的音樂。例如,教師可通過走出課堂的形式,引領學生們到各種藝術博物館、有關展覽會上去親身體驗區域音樂的魅力,立于區域音樂誕生的熱土,從鄉情鄉音的滾滾紅塵中感悟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進而在無形中使學生們形成保護傳承的思想,給區域音樂文化的傳承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石[3]。
三、從編訂教材及實施課程角度出發
教師一般圍繞音樂教材進行課堂教學,除按課程標準編寫的85%左右的教材內容外,還有15%可供地方或校方進行發揮,因此,應充分結合地方特色進行教材的編訂工作。區域文化特色、民族精神風貌是教材編訂中一定要凸顯的內容,還將與學生身心發展相符合的區域音樂文化的優秀資源吸納進來。通過教師、學校、政府三方的一道合作,最終形成一整套中小學極富區域特色的科學而系統的音樂教學體系[4]。例如,近幾年來,蘇教版音樂教材的成功編訂起到了很好的先鋒帶頭作用,其中盡可體現本地非遺的影子,如昆曲、評彈等藝術形式,學生在適合自身學習規律的區域音樂片段中,潛移默化中發生著一些令人欣喜的改變,更加有禮貌,更加喜愛本地特色文化。學校可利用學生對方言以及民俗的熟悉度來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傳播以及音樂表演技能的教授等。具體可從輕松、愉快區域音樂學習氛圍的創建、利用海量課外資源組建各類樂團、提升與社會互動交流度等幾個方面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于區域音樂的熏陶中,更易于感受到區域音樂文化中深藏的美與內涵。
四、結束語
本篇文章主要從校方、教師、編訂教材及實施課程這三個角度出發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以及探索,以期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提供一些可供借鑒的實例,促進區域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形成獨立的人格,為其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鑫. 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區域音樂文化傳承的思考與探索[J]. 教學與管理, 2016(21):89-91.
[2] 韓沙霖, 符家祥. 儋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學與本土音樂傳承的現狀調查與反思[J]. 教育教學論壇, 2015(27):39-40.
[3] 張泉. 走向文化自信的道路——貴州中小學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傳承的調查與反思[J]. 藝術評鑒, 2016(10):130-135.
[4] 姚燕琴.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J]. 教育, 2016(7):00033-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