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祝
摘要: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成果顯著,和各個階段的教育息息相關。小學教育有著特殊的性質,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又剛剛接觸適齡教育,每一位老師都是學生的開蒙恩師,在他們一生的教育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可以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讓他們在人生的轉折點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當前的小學教育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 局限 建議
引言
小學教育在全國范圍內收到極大的關注,且現今社會知識是經濟、技術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們更需要注重小學階段的教育。小學教育的發展方向要遵循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加強小學教育創新的思想,樹立正確的觀念。小學教育是興教強國的首要一步,增加對小學教育的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小學教育階段注重孩子們的全面發展,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創新的意識,緊跟時代潮流
一、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它關系到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的培養。隨著國際、國內人才競爭日益增加,傳統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化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客觀事物發展的定律,推陳出新是本質要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是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改革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發現的問題我們應及時處理,把現狀維持的更好,把小學教育的基礎打牢,為教育改革提供不敗的條件。
二、傳統教育的弊端
(一)傳統教育的單一教學
傳統的小學教育一直都是接受式的學習。以教師為中心,為教材為中心,學生就是旁聽者[2]。老師以課前備課的形式,將書本上的知識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傳授給學生,有的學生一知半解,有的學生一知不解,生硬地接受了老師認為好的觀點和理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成就了固定的思維方式,忽略了學生在這場學習中的主要位置,導致學生們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二)應付考試的教學
傳統的小學教育主要是把書本上的知識教給學生,完全忽略了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所見中感覺到不同,認為書本并不是古人所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這般景致[1]。正因為書本與實際相離,就變成人們眼中的書呆子。成績優異縱然是好,但我們始終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離開了生活的好成績也只是片面的,曲解了小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學生們成為了應試工具。
(三)學生的書本負擔
教育改革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啟動,可一直未見成效。學生們還是小小的肩膀上有重重的書包,已經壓得學生們喘不過氣來,導致孩子們很早就厭惡學習,也成為家長的一塊心病。提高素質教育把學生們從繁多的書本中解脫出來,這一方法并不理想。課堂上老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不高,應付課堂;老師本身的教學經驗不足、知識水平不夠,缺少責任心,導致課下給學生們留下大量的作業。打著減負的旗號,少補課、多留作業,減負名存實亡。
三、小學教育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一)改變形式主義的教學模式
小學教育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點,方向最為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教學制度、細致分化教學目標、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教學質量,對教師教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定期集體聽課,組成討論小組對相應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把好的教學方法和大家共享[2]。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可以做朋友,增加彼此的親密感,隨時了解學生的心里所想,了解學生們的性格、心理,合理定制合適學生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從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
(二)完善小學教育考評機制
應試教育在我國根深蒂固,從古代的“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京科一考,到現在各個階段的制度考試,學生們多年學習只為金榜題名。而這一機制早已經不適合現在形勢的發展,學生的好與壞也不是單一的學習成績可以評論的。學生綜合素質需要不但提高,樹立正確的三觀,讓教師和學生不再淪為考核的機器,必須要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和監督體制、補充考核標準,采取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并且在不同的地區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對學生作出全面的考評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進一步針對相應的問題進行完善[3]。
(三)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教育主要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扮演的角色不當。學生是課堂的中心,老師只是課堂紀律的維護者和教學的引導者。提高老師的知識儲備、思維觀念、邏輯能力等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對老師進行定期的培訓;從思想上改變教學角色和教學方式。教學是應該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探索學習的過程,教師以鼓勵、引導、啟發的方式,給學生們更多的空間,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發揮充分的想象力,主動參與學習理解書本的知識和它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完成自己在書本中的探求活動。這樣的活動不會偏離最初的軌道,也培養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從中獲得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
結論
小學教育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精神文明的建設。傳統教育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小學教育改革是我國各個階段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十分重要。我國是人口大國,如果不想在輸出廉價的大勞動,就要從小學教育開始抓起,進行徹底的改革,從根本上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和培養技術型人才,成為精神文明大國,轉型成人才輸出大國。小學教育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具有綜合性的社會工程,要在進步中求發展,結合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終會成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薛曉蝶.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8,20(11):205.
[2] 王春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新區,2018(05):124.
[3] 孫琳琳.新課程改革形式下的小學教育管理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2):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