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益彬
摘 要: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新公共管理著重強調引入市場機制,以此為基準采取商業管理方法,對政府部門進行全面改革,加快政府部門管理制度的完善。新公共管理的推進,對我國行政管理改革起到重要作用。新公共管理起源于英國,在當時首相的推動下率先完成公共事業私有化改革,提高了公共事業效率,繼而新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塊由企業的績效管理方式代替,在一些西方國家得到廣泛運用。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念
(一)適當引入競爭機制
市場競爭與政府內部的激勵機制也逐步引入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中,公共管理部門之間存在一種競爭關系,例如行政管理的能力與效率。另外,公共管理內部成員之間也存在激烈的競爭,每個人都想要保證自身利益最大化,開展一切活動的目的就是以此為基礎,在薪酬與升職方面必定存在競爭關系。只有合理設置激勵機制,才能夠保證良性競爭,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管理效率與能力。
(二)管理方式偏重結果
結果的科學化與高效化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中得到重視,這一理論的存在,將公共部門當做一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有機整體,因此,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績效評估。這一評估不僅要看重結果,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價值模式也應得到實現。這一管理方法對內部管理人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制定的制度也更加具有人性化,盡全力滿足內部人員的價值需求,為其提供最大化的福利。
(三)理性經紀人的假設
新公共管理理念中明確指出,公共管理部門是將不同層級的部門與人員相互組合而成,假如將這些部門看做一個整體,由這一整體做出的決策與行為,符合理性經紀人這一假設。由某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充分、合理的判斷某項行為的利益得失,最終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決策與行為,就是所謂的理性經紀人假設。因此,公共管理部門與普通人一樣都具有自身利益,所做決定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
(一)使用授權方式進行委托管理
政府屬于典型的等級明確的集權結構,進行跨層次交流的環節存在困難,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政府公共事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問題無法及時作出有效回應,使得公共產品與服務效率不高。面對這些問題,新公共管理改變了這一現狀,管理環境得到優化,通過授權與分權的方法,為公共提供更加高效率的公共產品與服務。
(二)采用績效管理進行有效控制
政府在管理的過程中應對組織目標進行全面了解,并對其進行逐一劃分,將這一職責落實到實處,對其進行合理評估。另外,使用資源配置,合理控制產出的資源與使用情況。最后,廣泛吸收組織成員提供的信息與建議,利用相關合理信息設定績效目標,優化資源配置。在這一過程中,公務人員能夠充分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同時激發組織成員的潛在能力。
(三)廣泛吸收私營部門管理經驗
適當引入競爭機制,采取相關方法打破傳統管理方式,向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但并非所有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都應被政府壟斷,應在市場機制的引領下,根據公共服務與產品的特點,采取更加科學化的方式進行供給。政府實現設置績效目標,將其委托給私營部門進行經營,進而提高公共產品與服務的質量。
三、我國行政改革發展的啟示
(一)轉變行政管理方式
為規范市場、企業活動、經濟合同等,國務院相繼制定了許多行政法規,以此實現行政管理。為了滿足世界貿易組織的進口要求,國家將與“紅標題”有關的文件進行了清理。國務院所發布的《關于推進依法行政的意見》,著重強調與維護人民的利益,政府為人民提供更多服務,同時樹立一個陽光的形象。隨著《行政許可法》的通過,行政權力與程序得到了規范,增強了行政許可的實效性。地方一級政府應按照規定設立行政服務中心,許可證經紀人不再需要經過復雜的審查程序。
(二)轉變行政管理職能
縱觀當前的實際情況,簡化考試制度與商業審查是當前最新的改革目標,減少政府法規與繁文縟節,精簡政府機構,這些行為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設置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模式,實現現代化國家管理體系。在界定結構責任范圍時,政府提高透明度,采取披露權力清單的機制。所公布的清單應包含行政流程、服務指南、行政責任指數等。由于部門項目缺乏鏈接內容,索引較為模糊,站在公眾的視覺下,應在每個項目下提供詳細解釋,方便閱讀與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起源于資本主義國家,調節國家、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聯,將社會與市場的作用發揮到最佳,對于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但西方國家與我國社會背景具有本質區別,我們應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對新公共管理思想進行借鑒、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在實踐中總結方法與經驗,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論新公共管理理論在當前鄉村民主建設中的境遇及其出路[J]. 霍秀紅.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 2012(02)
[2]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民營化理論的揚棄[J]. 曹冬英,王少泉.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3] 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傳統公共管理理論的比較分析研究[J]. 黃柳東.現代經濟信息.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