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勇
【摘 要】本文通過對基層腐敗案件——馬超群案的整理分析,從政府部門內部控制要素方面研究基層腐敗的原因。分別從基層內部環境建設、風險評估與應對、信息溝通、監管機制四個方面探討本案中基層內部控制的缺陷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分析結果進一步探討如何改進基層內部控制,遏制基層腐敗。
【關鍵詞】內部控制;權力制衡;職業道德
2014年,我國發布了一系列政府部門方面的法律規范,更是采取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進行反腐行動。本文通過梳理馬超群貪污案的來龍去脈,分析為何基層部門頻發“小官巨腐”的事件,進一步分析與權力和義務息息相關的基層部門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探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在基層業務部門的執行力度和落實情況,結合實際案例和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從而希望對政府基層業務的公正、陽光、有效的執行有促進作用。
一、馬超群案例介紹
2014年,我國查獲了全國上下多起貪污腐敗案。而在這些案件中,以“小官巨貪”案件類型的數量所占比例為最,達到總查獲貪污案的七成以上,本文所研究的馬超群案就是“小官巨貪”案中的典型案例之一。
(一)政府部門的定義
一般來說,行政單位也叫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作為非營利組織的組成部分,既獨立于政府部門也獨立于企業部門,屬于自成體系的組織形式,但是其運營目標、社會職能和資金屬性的特點與政府部門同出一轍,本質上也屬于廣義政府部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什么是“小官巨貪”
“小官巨貪”:這類案件一般都是官小,膽大,錢多,擁有實權。近年來隨著防腐力度的逐漸加大,其越來越受到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重視。馬超群案件中,馬超群屬于秦皇島市城市管理局副調研員,副處級干部。職位并不高,但是涉案金額巨大。
(三)馬超群腐敗案詳情
2014年11月,經北京一家央企背景的公司舉報,河北省領導批示查辦秦皇島市北戴河供水總公司原總經理馬超群貪污案件,其“小官巨貪”案情細節被爆出。相關紀檢機關從其家里搜出1億多現金、30多公斤黃金及68套房產手續,龐大的貪污款項在當地引起轟動和嘩然。
二、從內部控制角度分析馬超群案例原因
為何基層部門頻發“小官巨腐”的事件?通過調查馬超群案件這一典型案例,梳理馬超群貪污案的來龍去脈,總結其特點,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活動和規范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政府部門相關的內部控制規范和制度才剛剛起步,法律法規層面仍然有著很多空白和模糊的地方。一方面,越是基層,相關的規范文件越是難以發揮應有的法律效應和威懾力。馬超群案件中,政府內控和基層管理條例顯然沒有落實到位。其能在十數年間屢屢涉案而安然無恙,不得不說,除卻其自身的職業素質因素,自來水廠在內部控制方面的嚴重缺失也是及其重要的原因。
(一)內部環境失調
組織架構極為不合理。馬超群作為自來水廠的一把手,完全掌握著這個單位的人權、財權、物權,儼然將本應服務群眾的事業單位打造成了自己斂財的地下王國。作為自來水廠的最高管理者,其既無人牽制,也無人監管,直接造成整個部門的控制制度、控制設施被架空。
道德觀念敗壞。馬超群案件中,權力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挪用公款,行事跋扈,眼前只有自身利益,完全沒有作為政府人員的工作操守和職業道德。據當地知情人透漏,馬超群本身業績不高,素質低下,浸淫水務系統17年,在職工間口碑差。
(二)風險評估存在漏洞
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主要包括濫用職權的風險、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風險、資源配置不合理的風險和道德尋租風險等。主要關注的是政治風險,這些風險的控制對單位負責人的政治生命、單位的政治形象有著重要影響。
(三)信息與溝通不能及時有效
馬超群的落馬原因很值得深思,其舉報者并非是是本地人,而是外地一家企業。一家大企業在秦皇島市建設一座高級酒店,馬超群伸手向酒店要錢,被索賄的酒店無奈只得“從命”。但馬超群收錢后嫌少,第二次又向酒店索賄數百萬元,酒店不堪其擾,將索賄過程錄音。錄音資料隨后被舉報到有關部門,導致其案發落馬。這家導致其落馬的企業實則有著北京央企背景,才能夠有效檢舉。
(四)內部監督虛置
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未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是雖然設立了相應的機構,但卻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和獨立性。馬超群案件中,自來水廠實則存在“一言堂”現象,領導集權嚴重,其內部審計人員不能認真履行內部審計的職責和權限,沒有如實、公正地編寫審計報告,內審機構形同虛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監管作用。而在外部監督方面,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大多側重檢查單位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對單位是否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未進行實質性檢查,外部監督缺乏力度也是水廠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三、基于馬超群案加強政府部門內控的建議
(一)重視權力制衡
內部控制的最基本原則是權力制衡,落實基層部門收入業務的內部控制,在范圍內部進一步完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管權的三權分立,才能夠有效發揮流程控制作用,預防基層腐敗。對于涉及國家財產資源的事項,采取聯簽制度,避免權力掌握在個別人手中,給組織的規范運營和內部的控制活動造成重大風險。一方面,規范職能職責劃分,避免一人多崗現象,注意分離不相容崗位,如采購與財產保管分離,會計與出納分離等;另一方面規范預算、資金和費用支出等的管理,確定單位內控的重點和目標,確定合理的報銷審批程序,明確建立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防止舞弊事件發生,對重大事項則應按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審批,責任到位,權責對等,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
(二)財產及信息公開
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是世界通用的反腐利器,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正式推出官員財產公示制度,既是旨在通過制度打擊腐敗。信息公開,官員才會不敢腐敗。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官員財產暴露在陽光下接受監督,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舉措。官員曬財產、報家底,可從制度層面有效遏制腐敗。作為政府官員既然擔任公職,行使人民賦予的公共權力,就要犧牲一些隱私權,接受人民的監督。
(三)建立公民監督平臺
在各種監督并用的前提下,公民監督應予以高度重視。一方面,可以提供公眾網絡監督平臺。隨著電腦的普及,公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監督,群眾可以通過網絡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官員貪腐事件在第一時間公諸于眾。由于網絡具有很好的隱蔽性,群眾在利用網絡檢舉揭發貪腐事件時,還可以減免被打擊報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有獎舉報貪腐制度。可以借鑒韓國舉報貪腐有獎的做法,韓國政府為動員全民監督腐敗,在對舉報人相關情況保密的前提下,視舉報信息的重要程度給予現金獎勵。這一做法可以很好地調動普通群眾監督基層官員貪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雷池玥,“財政資金風險控制機制國際經驗比較”,《西南金融》,2015年1期。
2. 張桂花,“關于加強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財經界》,2014年17期。
3. 池國華、方紅星,“內部控制(第二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
4. 陳桂華,“內部審核在行政單位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探討”,《審計園地》,2013年5月。
5.劉永澤、況玉書,“行政單位內部報告體系研究——基于預算管理的角度”,《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6. 劉永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操作指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
7.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1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