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彪
【摘 要】學校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遵循現代管理學原理提出學校管理的三個重要環節,從頂層設計要高效有序到妥善協調處置學校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最后歸結到落實與反思層面,嘗試為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學校管理團隊提供一定的實踐方法。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學校管理;高效有序
一、管理不好,地動山搖
這是我化用一位年近古稀卻依然健朗、應含飴弄孫卻依然戰斗在學校安全教育第一線——福州市學校安全顧問楊胃祥老師的“安全不牢,地動山搖”這句話的。楊老師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安全工作就象是學校眾多工作中的一個“1”,其他許多工作則是這個“1”后面的“0”,如果沒有這個“1”,后面有再多的成績,再多的“0”也終究是個零!
其實,作為校長,我們非常清楚其中的道理。學校安全工作的確很重要,但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工作,而是學校管理工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其他工作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以愚之拙見,做好安全工作,必須管理先行,全面做好學校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營造良好的管理生態大環境,學校安全工作才會隨之河清海晏,一帆風順!
二、如何營造良好的學校管理生態大環境
(一)頂層設計要高效有序
一所學校,都有一個管理團隊,其隊長即校長,副隊長即副校長,其他小隊長等則是學校中層干部。管理學上有一個基本原理叫系統原理,即指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個有機整體之于學校管理就具有三個特性,即:集合性、層次性和相關性。要實施有效管理并使之高效、有序,就必須建立在一個科學合理的能級結構當中,并按一定的標準,將管理對象置于相應的能級結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管理層級中各個環節的管理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并使之實現共同的管理目標。所以,高效運轉學校管理機器,先必體現在選人用人上的科學合理,方可確定其有序的組織架構,使學校各種管理人才處于相應的管理層次與崗位,才能形成組織穩固的正金字塔型結構。當然其中有交叉、包含等關系,但層級與職責高低、輕重一目了然,只要人人遵守其中約定,才會實現能力優化組合。如此,才能實現學校管理的高效、有序。
(二)妥善協調、處置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一所學校,大都有其歷史遺留下來的制度貫性、理念貫性和人際關系貫性等不能回避之事實。所為校長,無論是外調入還是本校提拔的,都要立足學校實際,提出或改進學校發展理念,指明辦學方向,完善各項制度。這一過程都會遇到歷史與現實之間產生的或大或小、可回旋或不可調和的種種矛盾。如何處理這諸多矛盾,是對學校的整個管理團隊的考驗,更是對一校之長的管理水平的檢驗。
這里,我認為需要引入管理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原理,即人本原理,就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它要求將學校組織內部的人或人際關系放在首位,將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激發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讓人或人際關系在學校團隊工作中得到和諧發展,并使之朝管理制度完善方向有序發展。唯如此,需堅持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這四個基本理念。作為新校長,對待學校的辦學歷史,則需尊重但不盲從、依靠但不依賴,對曾經作出過較大貢獻的制度一定要從發展的眼光和聯系實際的觀點,使之發揚光大,使之修飾補充,甚至改頭換面。因為曾經的合理不等于永遠合理,那是一個過去式,雖然不能全盤否定,當然也不必全盤肯定、吸收,要與時俱進、深化完善,只有這樣,這一制度才能得到科學發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好制度。
面對理念貫性和人際關系貫性,則在制度完善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之際,作為校長,帶動校級班子成員和整個管理團隊,一定要占領宣傳陣地和輿論陣地。多宣傳,常引導,既從理論高度,也從實際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新的辦學理念入耳入心。剛開始可能有異議、有雜音,但隨著學校發展上軌道,路越走越寬,發展前景越來越光明,“潤物細無聲”,新思想將對廣大教職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地新理念從此拐彎上了學校頂層設計的軌道,那么,人際關系之貫性也會接踵而至走向光明。當然,這中間會有反復甚至可能有尖銳的反對,作為校長,就要體現出堅韌、剛毅的一面,對那些阻礙學校發展的因素要予以強力排除或妥善安撫,必要時向上級主管部門提要求,尋幫助,“剃頭匠的頭也要別人來剃”嘛!
(三)落實與反思
一所學校,從頂層設計到管理團隊,從歷史貫性到現實制度,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執行落實的問題。關于執行力,我們在管理課題上常常談及,其實,執行力是否到位,先要明確管理學上另一個原理,即責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必須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明確相關部門和個人應承擔的相應責任,以實現高效的管理。要提高執行力,必先做到分工合理。這里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沒有分工,會導致責任模糊,管理混亂;二是分工過細,會損害個體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由此產生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接著要明確責任,列寧曾說: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一定的人對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負責。要做到職責界限清楚,內容具體落實到人。然后放手發動管理干部乃至廣大教職工積極參與到實踐當中,一層傳遞一層,一級負責一級。至此,工作只是布置下去,是否落實到位還有待考證。接下來,每一級的上一級就要考慮工作布置之后的及時檢查與監督。在監督檢查中,會有許多原來積淀在那里的問題浮現出來,所以,就必須要求管理者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從工作的效益原理即最佳的管理效益出發去界定去評價工作的效果、效率與效益。管理上,“一個螺絲補一個缺”;工作上,“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些道理往往是指在工作中要守有責、靈活機動,既要實效又要會變通。但是也不能忽視每一級管理者還有一個重要職責:明確處置橫向與縱向的問題。眾所周知,實際管理工作中,許多問題往往有多面性與交叉性,它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某一位管理者單兵作戰可以解決的,而是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多個橫向部門,甚至影響上一級部門的責任與權限等問題,因而,在落實工作過程中,邊實施邊反思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學校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大工程,非一己之力所能承擔,也非畢其功于一役。它需要一個高效、有序且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管理核心和管理團隊,還要妥善協調學校歷史與現實之間產生的矛盾,尋找一整套適合學?,F實又被廣大教職工樂意接受的管理制度,并在實施過程中,明確職責,重視落實,加強反思,一邊努力工作一邊積累經驗,指導實踐,實踐出真知,反過來促理論與制度的完善。如此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到更高一級的理論與實踐,形成良性循環,讓學校管理工作永遠走在路上,漸行漸遠,漸行漸明。
【參考文獻】
[1]朱新民.現代管理科學詞庫[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
[2]張正河,陸娟.管理學原理[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
[3]周三多,陳傳明,賈良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4]周秀淦,宋亞非.現代企業管理原理[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5]楊善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學校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企業管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