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愛懷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 2018) 9-323-01
摘 要:員工是企業戰略的實踐者,也是企業各項政策持施的執行者,也是企業利潤的直接創造者和企業價值的實現者,在一個企業的改革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新形勢下,如何通過科學規范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來調動廣大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關鍵詞:員工 績效考核體系 思考
績效管理是通過設定合理目標,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員工向著組織期望的方向努力,從而提高個人和組織績效,是企業達到創效目的。所以具有針對性與激勵作用的績效考核體系是國有企業激發隊伍活力、實現管理創新的重要基礎。針對部分國有企業績效考核現狀,結合績效考核體系相關內容,找出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
一、績效考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部分考核指標目標不夠科學
有些考核目標指標設置還不夠細化到位,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工作的全部內容,員工個人工作量分布不平衡,形成累的總是累,閑的夠總是閑這種局面,也會可能導致一部分員工“干的多、錯的多、批評的多”的消極現象。
(二)考核指揮棒作用不夠明顯
部分員工對企業的發展思路、戰略目標模糊,掌握的不夠準確熟悉,對部門的績效指標缺乏了解,對自己的崗位職責描述不清,有的還存在“大鍋飯”的傳統“平均”意識,未來再干成什么樣也很迷茫,造成部分員工對考核工作不關心、不關注,對績效目標更是不重視,績效考核“指揮棒”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三)缺乏績效反饋面談環節
在企業中,員工都希望在工作中能夠及時得到關于自己績效的反饋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的改進自己的績效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通過溝通反饋,員工可以及時掌握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到的還不到位,與上級領導及組織的要求的期望和要求還有多大差距。
二、績效考核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分析不盡詳細
企業崗位管理還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還在優化過程中,崗位說明書對崗位工作的描述不夠完整,臨時性工作較多。同時,企業每年的各項指標目標多數是直接由上級指標分解得到,缺乏員工參與制定,目標劃定有一定偏差。
(二)績效考核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企業對績效考核制度相對較少,缺乏對考核周期及指標權重的說明。崗位不同,考核方法應有區別。某些崗位考核中要體現過程,有些崗位可以考核工作結果,有些崗位既要重視過程又要重視結果。
(三)績效考核標準還不夠完善
現有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缺乏明確的考核標準,考核結果很難量化,考核者個人主觀性會有所增加,造成考核結果偏差增大。考核指標權重設置缺乏系統研究,缺少科學依據,有的還存在一定的憑主觀、靠經驗現象。
(四)績效考核結果應用不夠全面
目前企業考核結果主要用于當月獎金的發放與年終獎的發放,將考核結果作為薪酬、獎懲的標準,與工作改進、培訓與開發、人才甄選,尤其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應用結合的不夠緊密,也導致一些年輕員工提出對自己未來感到迷茫的擔憂和顧慮。
三、績效考核體系優化建議
根據企業實際,結合原因分析,本文著重本著“明確指標權重、明確責任單位、指標量化分解、制定考核細則、發布指標體系”等原則,重點從指標目標的設定、權重的分配、健全考核機構、加強績效考核反饋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
(一)優化員工績效考核方案
首先,將企業戰略目標轉化,結合上級下達的考核指標,制定企業級目標指標;其次,結合部門職能定位和業務實際,將企業級目標指標分解,分別轉化為部門目標指標;最后,根據崗位實際,將部門指標目標分解,即可得出員工的績效指標。
(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
綜合利用平衡積分卡和關鍵績效考核法選取考核指標,分別確定對企業級KPI、部門級KPI、崗位KPI指標及相應的考核標準。圍繞關鍵業績指標,獎勵“月度考核計劃、季度考核進度、年度考核結果”的三期考核機制,將績效考核體系與公司整體效益及業績掛鉤。
(三)優化績效考核指標權重
績效考核指標是開展績效考核權重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確保績效考核客觀陛的重要條件。績效考核指標設定有經驗法、對比排序法、系數法、層級分析法。建議采用AHP層級分析法,結合經驗法、排序法等有效手段。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為使用方便進行適當微調,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取整處理。
(四)績效考核流程
第一,目標分解。第二,績效考核計劃制定。第三,進行績效考核溝通與輔導。第四,考核計劃實施。第五,績效反饋及面談。第六,績效結果應用及工作改進。
四、結語
員工績效考核體系研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利益相關者眾多,各方面關系復雜,管理難度較大。如何轉變績效管理方式,完善績效考核體系,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企業的內動力和效益成為增強企業創效能力,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筆者將繼續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跟蹤、認真研究、持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露雯,公用事業單位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優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2.
[2]馬英.G民營企業市場部績效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