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清
摘 要:數學能力作為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教學現狀出發,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缺乏獨立思考,在數學知識學習上不夠深入。探究性、開放性學習則是一種強化獨立思考、探究討論的教學模式,對于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認識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結合自身實踐經歷,淺談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希望能夠起到部分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開放性;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中,典型教學問題有教學模式單一化,灌輸式教學局限性突出,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遷移應用上十分薄弱,這與教學模式問題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需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共同研究的學習能力。開放性教學模式是教學優越性較為突出的教學模式,不僅較好地體現了新型教學理念,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旨核心,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積極性以及教學應用靈活性等方面也十分突出。接下來,筆者將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教學典型問題以及開放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分析等角度展開論述。
一、新課程背景下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現狀
從教學內容出發,初中數學在思維邏輯性、抽象性上更加突出,對學生理解、思維聯系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較高。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開放式教學模式則恰恰彌補了這一點。例如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以獨立思考或者小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探討,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進一步凸顯學生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在一定教學實踐中,開放式教學模式體現出較大教學優越性,尤其是在中高階段學生能力提升
方面。
從教學現狀出發,新課標強調數學能力的實際提升,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理念,同時對數學綜合能力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有比較多的問題,比較典型的就是后進生問題。受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及數學學習探究小組分配等影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常常出現跟不上節奏,思考缺乏邏輯性、方向性的情況。由此看來,需要立足實際,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完善開放式教學模式設計,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
二、開放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分析
1.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營造自由、互動積極的學習氛圍
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于靈活性,多變的形式、更加寬廣的自主空間打破了傳統教學形式的條條框框,為提升多向性數學思維、開放式學習能力等奠定良好基礎,同時能夠適應學生不同發展特點,弱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從實際教學情況反饋得出比較典型的問題有學生在開放式學習模式中缺乏組織性,例如各種特殊二次函數的圖象特征?這些特征分別與哪一些性質相關聯?歸納出頂點坐標、對稱軸等基本要素,并分析異同。四邊形ABCD,點Q是AB邊的中點,還有各種射線、三分之一點的連線等等,請你增加一個條件,使兩個三角形相似或者全等,并加以證明。開放式教學模式主要是促進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學習小組交流討論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基礎。對于基礎能力比較薄弱的后進生,一開始對開放式問題進行思考可能出現沒有方向,或者是某些知識點基礎薄弱,影響了后續學習等問題。對此,需要強化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例如完善筆記、查缺補漏,建立思維框架等等。以做筆記為例,對開放式問題思考一般有多種方向,因為開放式這一特征,獨立思考的結果可能與其他學生的思考方向、結果也會有所不同。學生需要記錄下獨自思考的過程,以及小組成員的推理思考過程,并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短板,并加以強化。
2.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打破數學學習思維局限性
獨立思考是數學學習的必經過程,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團隊意識,還要有獨自探索的精神,答案的多樣化也豐富了思考與探索的角度。新型教學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亦是如此,對一道題目、一種類型的題目多次分析、揣摩、對比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效率更高的解題思路,這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除此之外,開放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以一元二次方程與圖形相結合,組成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變換前提條件,強化變式訓練,不僅將所學知識綜合起來,對于思維發展擴展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開放式教學旨在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求知的欲望,打破被動學習的局面,把握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從內容上看,數學綜合題對數學知識高度整合,有非常多的變形以及解題方式。事實上很多題目的解答都不是唯一的,開放式教學思考與討論交流的模式將學習主動性交給了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自由討論、公平競爭的學習氛圍。相信在不斷完善之后,開放式教學能夠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優勢,促進數學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社會進步與國家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玉梅.小學數學開放性課堂教學探析[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2).
[2]楊敬艷.淺談小學數學的開放性課堂教學[J].學周刊, 2016(26).
[3]王武娟.小學數學課堂開放性教學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