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敏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基礎文化知識積累、個人綜合素質養成以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對于學生的學科素養教育意義重大。特別是在中學階段,學生的法治認知底子弱,行為可塑性強,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誘惑,《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法治教育引導,基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全面發展,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學生;法治教育
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特別是在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只是通過理論性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法治認知,忽略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過程,無視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習實踐,導致法治教育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新時期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樹立全面發展、綜合發展的教育理念,結合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既要關注學生的法治知識文化基礎,也要重視學生的法治意識自主發展,還要落實學生的法治行為社會參與,讓學生從課堂、課下到實踐三維發展,共同進步,不斷提升他們的法治綜合素質。
一、《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分析
學科素養是學生通過某一學科知識的學習獲得的技巧或能力。運用到《道德與法治》科目中,就是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科目知識的學習,獲得的道德素質、知識水平、氣質形象與綜合能力。中學階段《道德與法治》科目知識主要包括自我提升、個人與集體、國家與社會三個層面,其中學生的法治意識無論是對于學生的自身素質,對于學生的集體交往,還是對于學生的社會參與都有一定的促進價值與教育意義。教學中我們要樹立全局發展意識,認識到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教育的重要性,科學認知其構成要素,采取有效的引導策略進行教育教學。
1.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受應試教育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往往是單純的理論性教育,課本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渠道,教師畫重點、學生死記硬背是科目學習的基本方法。單一的教學方式、單調的學習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不足,科目教學效率較低。自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提出以來,給科目教學規劃了更為直觀、更為全面的教學渠道,能夠促進學生在課本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健康生活意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與創新實踐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完善學生的學習感知,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文化基礎與實踐技能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進步、全面促進、協調發展。特別是在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單純地開展理論知識教育,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同時法治知識也很難深入學生內心,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科目核心素養教育,重視學生的法治素質全面發展,以便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法治知識學習感知。
2.《道德與法治》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構成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的教學科目,是以初中學生學習生活為基礎,旨在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綜合發展,對于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綜合道德素質、社會實踐能力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發展,明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構成,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法治綜合素質。
相對于學生的文化素養,學科核心素養顯得更為全面、更為深刻,是指學生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道德與法治》科目而言,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學生的人文底蘊(例如基礎道德法律素質、個人品質等),科學精神(例如自律自信、尊重他人等),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健康生活(嚴于律己、遵紀守法等),責任擔當(保護環境、剛正不阿等)、實踐創新(踐行法律,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等)六大素養,即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綜合理解與綜合實踐。只有明確科目的核心素養范圍,才能夠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凸顯教學重點,實現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提升學生的道德法治綜合素質。
3.《道德與法治》中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涉及面廣、知識范圍較大,教學實施的過程難度較大,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教材本身,根據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科學開展教學規劃,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需求,巧妙地開展教學引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習效率。
比如在“法不可違”這一課教學中,我們要通過趣味的引導策略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的權威性,感受到“違法無小事”的實質,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認知與人文底蘊。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十八大以來落馬的“大老虎”、法律對于社會小混混的懲治案例讓學生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規則,培養學生對于法治社會、法治理念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現象,要通過身邊的違法現象進行引導分析,讓學生警惕身邊的違法現象,避免不良誘惑。比如讓學生講述自己熟悉的被法律懲治的人物、自己身邊的違法現象與法律懲罰判
決,讓學生能夠以此為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違法事件分辨意識,不斷提升他們的法律綜合感知能力。另外也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教育,讓他們在課本學習、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獲得更為直接的學習體驗,更為深刻的學習感知,進而完善他們的法治綜合認知,不斷提升他們的法治綜合技能。
二、結合核心素養開展法治教育
在樹立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理念中,我們更要關注學生的法治教育開展與實施,通過多維度、全方面的教育引導來完善學生的法治理念,讓學生從基礎知識、自我認知、實踐運用等多個角度進行法治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不斷完善學生的法治認知能力,促進他們的道德、法治素質全面發展。
1.中學生法治意識教學重要性
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不興,民無法不立,法治規則、法律制度對于個人的成長,對于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促進價值。中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養成階段,也是學生社會規則意識、法治認知能力的養成階段。中學階段的法治教育對于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法治規則意識與思維認同感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時代,社會處于不均衡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模式不科學,民眾之間的經濟差距較大,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誘惑,而中學生對于物質誘惑的抵抗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形式的影響。加上近些年各項社會媒體的發展,娛樂節目、影視劇的不良引導,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這些對于學生的法治意識教育提出了挑戰。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感受到法治教育的緊迫性與時代
性,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道德與法治》科目作為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提升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學科,對于規范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法治觀念意義重大。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教材內容,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也要善于挖掘教學契機,做好法治滲透教育工作。以便能夠提升教學的層次與內涵,更好地改善教學效果。
2.中學生法治意識教學策略
中學階段學生的成人意識逐漸增強,自我存在感與價值感有了不小的提升。傳統的高壓教學模式與灌輸式教育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與敷衍心理。法治知識理論性較強,知識涉及范圍較廣,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創新性開展教學規劃與教學實施,以便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效率。
比如在教學“預防犯罪”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古諺語來導入課程,讓學生認識到“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引導學生真切認識到“防微杜漸”、預防犯罪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夠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巧妙地導入新課。在導入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刑法與刑罰的區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進行對比分析,例如毆打他人,未對他人造成重傷→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毆打他人而導致他人重傷甚至死亡→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行為,讓學生通過明確的案例感受到法治本質。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一桃殺三士”來讓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之間的聯系與差距,通過經典案例來讓學生養成自我約束、自我管制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就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防患意識與法治意識,比如讓學生認識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對于日后學習工作的不良影響,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識,從小事入手杜絕不良行為,從小事入手抵制不良誘惑,養成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良好習慣。另外,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疑惑來進行問題解決,比如別人罵我,我要還回去嗎?別人打我親友,我要報仇嗎?讓學生能夠結合課文知識與法治知識進行問題解析,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進行教學引導,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效率,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道德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培養初中生的法治意識不是簡單的理論說教,也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深入學生內心,規范學生行為,指導學生實踐,這樣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做好常規的課堂教育、理論教育之外,我們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重視學生的課下實踐鍛煉與知識鞏固。比如在校園開設普法宣傳欄,定期更新普法知識,通過生活化、時代化的案例來加深學生的法治認知。另外,還要善于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比如開展一定的法治教育講座、法治知識演講、法治作文征集、法治歌曲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拓展、創新運用,鞏固他們的學習成效,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法治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
[2]徐開顏.基于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科課程標準審視(3).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建構思路·總體框架·目標體現[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旬刊,2017.
[3]劉艷玲.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