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霞 周海波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作為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表現,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分析探討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策略;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師的課堂提問有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可以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老師的提問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的提問策略、設計問題的創造性和發展性對提高語文課堂提問有著更好的效果。
一、語文課堂提問策略的現狀
語文課程中的提問教學,作為師生之間最直接的對話交流活動,已經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常用教學方式,教師的提問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善于提問,敢于提問,質疑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和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同時老師也可以從提問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老師的提問策略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好的提問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老師沒有把握好提問策略,只是簡單地提問學生這個問題好與不好、對與不對,這樣無效的提問,不僅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還降低了學生對老師提問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上很多時候,老師只是隨便提出“這個題對不對?”“這個問題這樣做好不好?”等沒有實質內容的無效提問,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時間久了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帶來消極的作用。因此,老師的提問策略非常重要,要在提問中深化他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發揮出提問的教學作用。老師的提問“這個問題對不對?”后面可以延伸出一定的教學價值,如果再加上“如果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對,那么老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其他正確的解決方法?如果學生說不對,那么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想法,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老師要轉變思維,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以更科學、合理的提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課堂提問效率。
二、課堂提問要有創造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老師的提問要有創造性,包括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語文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設計的課堂提問,要對學生產生啟發性,通過老師的提問,不僅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還要讓他們通過用這種思維去解決問題并且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在課堂上有技巧的提問,能讓學生加快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的進化,是保證學生發展邏輯思維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有些故事情節、事物描述和人物對話等,總會留有空白,給學生提供了想象、補充的空間,老師如果能抓住這些“空白的方面”去設計一些“補充的提問”,很容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活躍思維,讓學生和老師、學生和文章產生聯系,讓他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對文章展開想象,從而深化他們對文章內涵的理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三、老師的提問要有發展性和繼發性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難點,也常常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如果學生依靠自己的現有知識很難獨自理解的,那么老師對問題的設計要靈活掌握,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對課本進行深度解析,消除疑難,掌握重點,對老師的教學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兩種,一是現實學習水平,即學生目前掌握的學習水平,在此階段學生可以獨自完成一些學習任務;二是學生的最近學習水平,在現實學習水平上有所提升,但是依靠他們目前掌握的知識還不能獨自完成的學習任務,必須經過老師的指導幫助和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的學習水平。因此,老師設計的課堂問題需要比學生的現實學習水平高一些,把學生的“最近學習水平”轉化為“現實學習水平”,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另外,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由易到難、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學生。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延伸性和發展性,從而讓學生通過問題受到啟發,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作為語文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來科學、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問題,并且要使問題具有多元化和趣味化的特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營造出和諧、積極、有創意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老師的課堂提問作為常用的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著重要的幫助。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科學、合理、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通過提問讓學生對語文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掌握和理解,提升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蘭璐仙.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
[2]周國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