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翠
摘 要: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這是我國的教學目標。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德育的滲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提高自身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延伸德育;對照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有許多好的教學內容可以直接當作德育材料進行德育。深入研究教材,進行德育滲透,能夠適時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契機,展開德育滲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素質。
一、抓住文章主題,延伸德育滲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友愛的文章,如《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29課,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三年級上冊第31課《給予樹》體現了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使孩子們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片段一】
師:爸爸的話中有一個詞語“高尚”,你理解嗎?(板書:高尚)
生:很了不起。
師:請看看字典中是怎樣解釋這個詞的。(學生查字典,然后讀字典中的解釋。)
師:做一個高尚的人多好啊。請同學們再來看看課文,想一想克萊諦哪些做法讓我們覺得很高尚?
生:我火了,罵了他一句,他卻微笑說:“我不是故意的。”
生:我故意把他的本子弄臟,他氣得臉通紅,但還是沒打我。
生:上課時,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但從他的眼里表現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生:當我舉起戒尺時,他卻微笑著用手撥開戒尺。
生:明明是“我”做錯了,他卻原諒了“我”,還主動和“我”和好。……
師:克萊諦做法,都是因為他是我的(朋友)。
師:是啊,朋友。那朋友之間就應該怎樣做?
生:理解。
生:要包容。
生:不計較小事。
生:發生爭吵時,要多想想朋友的好。
生:寬容。
……
師:是的,我們要珍惜朋友,珍愛友誼,這樣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高尚朋友?
(學生聯系生活談自己身邊的朋友)
同學們暢所欲言,在交流中知道了朋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知道了應該如何珍惜友誼,這樣抓住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不僅幫學生實現由文本認知向行為的內化,還能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對照感悟
在教學中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引起他們好奇心,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孩子們能夠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在許多課文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德育滲透。如三年級下冊第17課《可貴的沉默》可以利用兩次“熱鬧”進行對比,引導孩子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并表達對父母的愛。
【教學片段二】
師:課文中寫到了兩份賬單,找出這兩份賬單,邊讀邊想,比較一下這兩份賬單有什么不同。
生1:兩份賬單的錢數不一樣。彼得的賬單是向媽媽索要60芬尼,而媽媽的賬單都是0芬尼。
生2:小彼得做的事情是比較容易做的,可媽媽做的事情都需要很長時間。
師:是啊,媽媽為小彼得做了那么多重要的事,而且一做就做了10年,可為什么媽媽在自己的賬單上寫的卻是0芬尼呢?(孩子們沉默了,我趁機說)
師:看看媽媽都為彼得做了什么,是怎樣做的?
生1:每天放學回家彼得都能吃到媽媽做的美食。
生2:生病時,媽媽一直陪在小彼得身邊,給小彼得端水,為小彼得蓋被子。
……
師:彼得可真幸福,如果讓你在彼得媽媽的賬單上加上數字你覺得是多少錢?
生:1000、5000、10000、1000000、……
師:你覺得夠嗎?
生:無數、數不清的錢、無價的……
師:是啊,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用錢買不到的,媽媽的愛是無價的。
師:在我們生活中,媽媽也是這樣關愛著我們的。小彼得媽媽的這份賬單還沒有把媽媽做的所有事情列出來。來,讓我們也替自己的媽媽寫一份賬單,把媽媽對我們的愛都寫進媽媽的這份賬單中去。(學生寫完后交流。)
生1:媽媽給我買新衣服。
生2:我覺得應該在這份賬單后面加個省略號。因為這是一份永遠也列不完的賬單。
師:說得真好!這份賬單飽含著媽媽對我們無盡的愛。
在學生感受了彼得媽媽對彼得的愛之后,再讓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替自己的媽媽寫一份賬單,讓學生回憶媽媽為自己做的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常卻飽含著母愛的事,把從課文中體驗到的母愛與學生的生活勾連起來。通過“寫賬單”讓學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升華,將德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了課堂中。
總之,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開辟各種渠道,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無形中進行德育,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多多動腦,專心鉆研,你會發覺更多課堂中的德育。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