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 劉少英
【摘要】:為了推動體育碩士教育事業發展,提升體育碩士研究生就業率并滿足當今社會對體育碩士的人才需求。本文對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進行調查研究,找出目前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決的方法,從而提高體育碩士專業教學水平,推動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實踐教學方法 改革創新 體育碩士專業
自2005年起,我國逐漸開始進行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項培養,現如今專業學位的培養趨勢愈加明顯,使得今天出現了由學術型學位與專業學位并駕齊驅的局面。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的方法是體育碩士發展的基礎,新形勢下的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就是要及時對當前教師在傳授知識時的舊方式方法與體系建設進行轉變與改革,同時對于體育碩士專業的實踐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進而開辟體育碩士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的新局面,這也是提高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是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水平提升的關鍵。
1 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現狀
1.1 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體育教育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的知識傳授為核心,以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主要教育模式,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直接傳授作為主導,以直接進行相應的知識傳授作為目的的專業實踐教學方式,但是經過長久的實踐檢驗來看,這一教學方式令學生長時間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使得學生原有的積極性被替代,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和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1.2 教學方法單一守舊,課堂學習氛圍不強
學生對于體育教師最反感的教法就是單一守舊,多數學生期望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活躍,同時也能通過課堂學習和認識到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的教法使學生體會不到心目中的理想課程,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反感這一課程,教學質量隨之下降。改變教學方法需要花時間、精力去探索鉆研,這增加了教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這成為了多數教師不作為的借口,同時學校針對體育研究生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方面沒有太多的硬性要求,持續著得過且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教學效果不佳。
1.3 教學內容枯燥,組織方法不科學,區別對待不充分
教學內容枯燥、組織方法單調,這同樣阻礙體育碩士專業實踐課程有效開展。多數體育教師為了降低負擔,減輕工作量,教學內容只局限于書本上的專業知識,對于實踐方面的內容不管不顧,課堂教學組織方法一成不變,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們通過學習培訓掌握了區別對待的原則,也明白其對于課堂教學的價值所在,但是實施效果仍然不理想,大多數體育教師仍然傾向于關注成績好的學生。也有的體育教師以學生數量多、課程安排量大、工作量大為借口無法做到全面的區別對待。
1.4 師生間缺少交流,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學習體驗缺少關注
體育教學方法的實施反響最大的就是“師生間缺少溝通交流”,多數學生認為老師缺乏對自己學習的關注和身心的發展,期待能和老師進行交流。即使少數教師認識到了師生間的溝通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但是付諸于實踐者少之又少,教師們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強加在學生的思想上,對于學生的意見不管不顧,對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學習體驗極少關注,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5 極少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忽視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在培養學生學實踐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拓展課外信息、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作用明顯。在體育專業實踐課程中補充幻燈片、錄像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受到多數學生的喜愛,而多數教師特別是體育專業技能教師認為現代教學技術對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作用不大,更不用講特意創造條件去使用,以條件差、設施不完善、方法繁瑣對其敬而遠之。多數一線體育教師認為,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實質上是教授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對其它能力的培養既無必要也無義務。
2 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的轉變是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可靠保障,所以我們要轉變陳舊的專業實踐教學觀念,探求對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的補充與開發。在當代,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改革,主要是以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作為指導方針,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與文化水平,同時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2.1 轉變教育觀念,培育現代教學觀念
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總是以專業實踐教學觀念的變革為突破口,由此來進行實踐性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更新,體育碩士專業的實踐性教學觀念與內容主要是基于實踐性教學理論作為基礎, 使得科學的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可以轉化為更加深化的專業實踐教學理論,進而影響到整個體育碩士教育活動。因此,這就要求體育碩士教育工作者就目前的形式基礎上能夠對于當前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進行革新,打破傳統的體育碩士實踐教學理念和理論基礎的束縛,將傳統的注重知識掌握能力的培養轉化為注重學生的創造型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2.2 尊重并發揮學生在教學學活動中的主體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使得大多數學生長時間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將學生 “模型化”,成為學習的工具,進而使其失去了對于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缺乏更加深化的交流,使交流只是為了學習和傳授知識而進行的交流,這些因素都會對專業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專業實踐教學方式主要還是要將學的形式和教的模式進行全方位的統一,只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使得師生之間的學習與交流處于一種較為平等的狀態,就能夠激發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與智慧潛能,才能促使專業實踐教學方法得到有效的運用。
2.3 創新知識與人才培養的觀念
對于知識的創新,很大一方面取決于人們對于相應知識的認識程度以及后續的轉化能力,而這種能力來源于教師在長時間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教訓,但是,就目前的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中,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忽視創造型思維的現象存在,因此就導致了我國當前的創新性人才的缺失以及高新技術人才的創造能力薄弱的現象,學校往往過多的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而忽視對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不能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發展。在當前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我國各行業急需大量的創新性人才,而只有不斷的進行知識的創造與更新,才能夠源源不斷的進行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創造,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對于我國當前形勢下的競爭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2.4 吸收和借鑒傳統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的長處
體育碩士專業中的實踐教育方法是人們對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規律的長期歸納總結,同時也是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的經驗積累,對其進行的創新性改革并不是對傳統的專業實踐教學方式的全面否定。在不同時期,社會對于專業基礎有著不同的需求,因而要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革,隨著教育理論的深化發展以及專業實踐教學思想觀念的延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革。但無論是進行新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進行傳統方式的再教育其都是具有一定的通性和必然性存在,所以,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總之,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必須與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相適應,也需要不斷地在理論上作究探討,同時還要在專業實踐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創造和完善。
2.5 明確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目標
隨著當前社會形式以及教育環境的不斷發展與變革,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方法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傳統的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方法轉變為以運動技能傳授為核心,以發揚專業知識文化內涵為目標的新理念,同時其也是重視學生的多方面技能化培養,陶冶學生的內在情感和情操,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模式的新思想。這些新的理念和思想極大程度上的彌補了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內容的學習而導致的各種知識與能力出現偏差的狀況,使得當代的教育教學方式更加順應社會時代的發展。而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在主要強調對學生教學進行全面的細化的同時還突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根據當前新模式下的發展需要使其取代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與發展要求,只能將其看作是對于原有的傳統的實踐教學發展模式的一種補充。
3 結語
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作為體育專業教育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對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轉化為就業創業能力有著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創新驅動,切實的構建起一套完善的、符合學生當前實際要求和社會需求的教學方法體系,并對其進行科學的改革完善,形成更加貼近實際的體育碩士專業人才培養的保障。通過這些,不僅可以保證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更是促進體育碩士專業建設和彰顯人才特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孫國友. 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 2016(15).
【2】劉振忠,李繼東.體育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6(6):37-41.
基金項目:2016年吉首大學研究生處課題項目“體育碩士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