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謝洋
【摘要】:2014年習近平在赴河南地區進行考察時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的目標。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正是以習近平主席的主要經濟學思想為領導和方向逐步實現“新常態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強調我國經濟的發展側重點在供給側,通過降低庫存,降低杠桿,降低產能,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和創新產業,依靠技術帶動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而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的創新與改革是實體經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方面金融業的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只有金融行業通過改革變得有活力,我國實體經濟才能有發展的希望;另一方面金融行業的改革也將極大助力供給側改革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技術創新 互聯網金融 監管
第1章 相關文獻綜述
1.1有關供給側改革的相關文獻綜述
龔剛(2013)提出中國當前經濟增長方式的三個向度。一是中國經濟多年來的投資依賴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增長方式雖然消化了剩余勞動力但是帶來了過剩的產能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二是我國長期處于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鏈,主要從事簡單的加工制造,自身創新研發的動力不足成果不顯著。曾剛(2016)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長潛力越來越多地受制于總需求下降、人口紅利消失、環境治理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約,我國的經濟增速將改變過去30多年來平均每年10%的增速狀況,轉向經濟中高速增長。
1.2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文獻綜述
謝平等(2012)提出互聯網金融屬于第三種融資模式,既不同于間接融資模式如商業銀行等也不同于直接融資模式如資本市場等,將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以及提高信息和資金的匹配效率,提高資產配置效率,促進經濟增長。吳曉求(2015)提出了廣義互聯網金融以及狹義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只包括以互聯網為平臺,具有互聯網精神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廣義的互聯網金融在狹義概念的基礎上還包含傳統金融的業務的互聯網化,即金融互聯網部分。由此將互聯網具體定義為:具有互聯網精神、以互聯網為平臺、以運輸局整合為基礎而構建的具有相應金融功能鏈的新金融業態,也稱為第三金融業態。
第2章 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改革的關系
2.1互聯網金融是對傳統金融行業的變革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2016 年全國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 59.78萬億元,表明我國民間資本非常豐富,居民有大量投資的需求。但是借助傳統金融理財渠道和方式,無法做到的快捷迅速便捷的資金借貸匹配,效率低成本高。而互聯網金融憑借互聯網的技術和信息優勢彌補了這一缺陷,實現了資金的迅速高效配置,充分滿足了80%小微用戶的投融資需要,通過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等多種業態創新,為改革提供了新的優質供給。
2.2互聯網金融自身的不穩定迫切需要變革
隨著P2P平臺和眾籌平臺的快速發展,帶來高效資金配給的社會效益的的同時,也因為監管的缺位,相關制度的不完善性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也加劇金融行業的不穩定性。因此這也成為供給側改革迫切需要變革的目標之一。
2.3互聯網金融助力供需精準匹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的就是要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優勢決定了它能及時有效的配置進行資金的融通,此外在提供及時有效地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帶來數據的沉淀,搜集和整理,產生額外的社會效應,而能夠為以后的商家服務提供精準營銷的決策依據。
第3章 中國互聯網與金融融合必然性分析
3.1金融與互聯網在功能上是耦合的
按照現代金融功能理論的劃分,一般認為,“資源配置”和“支付結算”是金融最基礎的兩大功能,而對于這兩種最基本的功能,互聯網與金融具有高度的耦合性。筆者在此從金融中介的這兩種基本功能出發,分析并舉例說明互聯網金融這種趨勢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
3.2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以P2P平臺、眾籌平臺和支付寶為例
(1) P2P 平臺
2007 年,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P2P 網絡借貸平臺 Lending Club成立,同年,我國第一家 P2P 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上線。由于我國傳統金融機構在此類貸款方面的缺位,而P2P平臺投資的低起點、高回報,資金調用靈活等特性使得相當規模的資金需求者選擇此類融資方式。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國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至1800余家。
(2)眾籌
籌,最早起源于美國一家創業型眾籌網站 Kickstarter,主要利用互聯網讓小企業或個人展示創意或創業項目,以獲取外部資金支持。目前我國的眾籌平臺主要分為:產品型、股權型、捐贈型。
(3) 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
支付寶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代表,它是通過與各大商業銀行簽訂合約,將銀行的支付結算接口進行整合、包裝,形成自己的業務模式。在買家購買商品付款時,相應款項會先預存在支付寶賬戶,等到買家確認收貨之后,支付寶會將相應款項打到賣家賬戶,這樣的流程確保了資金跨轉的安全性,是支付領域的創新。
第4章 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建議
(1)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健全和完善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遏制監管套利行為。
(2)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尤其是加強大數據平臺的信息監控技術,提升借款人信息透明度,為金融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3)加強我國金融行業征信系統一體化建設,逐步構建完整全面科學的征信體制,增強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吳曉求. 互聯網金融:成長的邏輯[J]. 財貿經濟,2015,02:5-15.
【2】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 互聯網金融的基礎理論[J]. 金融研究,2015,08:1-12.
【3】 謝平,鄒傳偉. 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